写古体诗或词应注意些什么?本人爱好古体的诗歌,词,想写,但是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

1个回答

  • 1.平仄

    平仄即把汉字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包括上平声和下平声,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声基本上是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基本上是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但有些字不符合这个规律,尤其是入声现在已被取消,只在方言中有保留,而且现在的去声字中有很多在古代读上声.

    平仄具体的划分标准依《平水韵》表,该表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即平声,上、去、入三声即仄声.作诗词要讲究平仄,即按照规则,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必须用平声字,该用仄声字的地方必须用仄声字.

    下面讲一下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为了简便起见,用p代表平声,z代表仄声)

    1.zzppz,

    2.ppzzp.

    3.pppzz,

    4.zzzpp.

    做近体诗的平仄原则是对和粘.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出句和对句要对,即平仄相对.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要粘,即前面两字(七言诗前面四字)要平仄相同,这是基本原则,依照这个原则可以把这个格式推广.

    五言绝句有4种格式,除了基本格式还有3种,分别是把基本格式的第2、3、4局作为首局,依照对粘原则写下去.这样我们又得到3种格式.

    2412,3412,4234.

    (因为第二,四句要押韵,这里只介绍平声韵诗,所以2只能用4对,而不能用1对)

    把基本格式再接下去写4句,就是五律的基本格式

    12341234

    按照对粘原则也可以把其他3种五绝格式扩充成五律格式

    24123412,34123412,42341234

    七绝和七律就是在五言的格式的基础上,每句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和原来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如七言绝句的基本格式可以写成:

    ppzzppz,

    zzppzzp.

    zzpppzz,

    ppzzzpp.

    大家不难以照这个办法推出七言绝句的其他3种基本格式和七言律诗的4种基本格式下面讲一下平仄的变格,依照标准的这16种格式写诗,选字的空间太小,所以变格是必需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变格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口诀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七言的一三五(五言的一三)这几个字的平仄不必太讲究,二四六一定要讲究.但绝对不能抱着这个原则不放,有两种主要的地方不能一三五不论.

    (1)基本格式的第二句ppzzp第一个字(七言是zzppzzp的第三个字)不能用仄声,否则叫“犯孤平”,即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但是第一个字用仄声有补救的方法,后面再讲.

    (2)基本格式的第四句zzzpp第三个字不能用平声,否则叫三平调,也是个大毛病.而且没有补救的办法,切忌.

    (3)总的来说,七言的第一个字平仄基本不做要求,可平可仄.

    2.拗救.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出了毛病才拗救,拗救也是一种格式,在古人诗中用的不比基本格式少.拗救就是上面说的“孤平”的补救办法,即把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换成平声,这样,本来的ppzzp就变成了zppzp,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格式.七言就是把zzppzzp变成了zzzppzp.

    3.三四字互换.基本格式第三局pppzz可以把三四字互换,变成ppzpz,这种格式也很常见.

    4.出、对句互救.基本格式的第二句中的第三个字用平声的话,不仅可以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变为仄声的孤平毛病救过来,还让第一句有了各大的空间,第一句的一、三、四字都可平可仄,这样,第一句可能出现五个仄声,这并不是毛病,只要第二句中的第三个字用平声就可以救过来了.这样,基本格式中的@z@pz,pp@zp.就变成了@z@@z,@ppzp.(@表示可平可仄)

    5.为了方便记忆,这有个基本公式.

    变格 基本格式 变格

    @z@@z,{ pp@zp.-------zppzp

    @p@zz,-------@pzpz

    @zzpp.还有一些高级的要求,是从音韵美的方面去追求,不遵循也可以

    1.广互救.七言ppzzzpp的第一个字本来可平可仄,但有时追求音韵美也要去救,变成zppzzpp,有的还要在出句中救,即把原来的zzpppzz,ppzzzpp变成pzzppzz,zppzzpp.这样读起来更加铿锵有力.

    2.避上尾.上尾,即在相邻的奇数句(如第一、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了同类的仄声,如连用两个上声(或去声、入声).这个不算大毛病,后人有的都不把它算作毛病,但有的人很讲究.一般最好在一首律诗中把上去入都在奇数句的末尾用一遍.

    3.不重字.这个不用多说了吧.不过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使用叠字.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关于平仄就这么多要讲的,补充说明一点,第一句的句尾如果是平声,就要押韵,如2412和4234这两种格式.2.押韵

    押韵很简单,就是在该用韵的地方使用平水韵中的同一韵部的字.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首句入韵的话可以用邻韵通押(这在晚唐才比较普遍),有哪些韵属于邻韵呢?

    1.一东二冬

    2.三江七阳

    3.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8.二萧三肴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

    14.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关于“进退韵"、"辘轳韵"、"葫芦韵"

    这些都是变体,不是正规的格式

    “进退韵"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一进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句用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

    “辘轳韵"是邻韵双出双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

    “葫芦韵"和"进退韵"差不多,也是相邻的两韵间押,但它要求先小后大,像葫芦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东",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删".

    首句用邻韵的也叫“探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