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研究这些问题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

    (2)研究物像的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把蜡烛A的大小用蜡烛B来代替.

    (3)根据平面镜所成的是像是虚像的特点,应在物体一侧观察.

    (4)光屏可以承接实像,但不能承接虚像.

    (5)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7)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8)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合现在物距为20厘米时的成像情况可以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

    (4)如果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7)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8)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故答案为:(1)位置;

    (2)大小;

    (3)A;

    (4)虚;

    (5)不变;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7)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8)10.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