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A、B、C、D四种元素.已知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3,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应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可推知A为N元素;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则B为Mg元素;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故n=3,则C为Si元素; 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D为Cu,据此解答.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3,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应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可推知A为N元素;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则B为Mg元素;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故n=3,则C为Si元素; 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18+1=29,故D为Cu,

    (1)NCl3分子中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5−1×3/2]=1,价层电子对数=3+1=4,则N原子采取sp3杂化,为三角锥形结构,

    故答案为:sp3;三角锥形;

    (2)3p能级能量高于3s能级,应填充满3s能级再填充3p能级,违背能量最低原理,

    故答案为:能量最低原理;

    (3)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故第一电离能N>Si>Mg,C60分子中每个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每个C形成的这3个键中,必然有1个双键,这样每个C原子最外层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双键数应该是C原子数的一半,而每个双键有1个π键,显然π键数目为30,

    故答案为:N>Si>Mg;30;

    (4)Cu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1s、2s、2p、3s、3p、3d、4s能级能量不同,有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

    Cu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ABC型方式堆积,故为图乙结构;晶胞中Cu原子数目=8×[1/8]+6×[1/2]=4,晶胞质量=4×[64

    NAg,该晶体中一个晶胞的边长为a cm,则晶胞体积=(a cm)3=a3cm3,则Cu晶体的密度=(4×

    64

    NAg)÷a3cm3=

    4×64

    a3•NA g/cm3

    若Cu的原子半径为r,则晶胞棱长=4r×

    2/2]=2

    2r,则晶胞体积=(2

    2r)3,晶胞中Cu原子总体积=4×[4/3]πr3,则Cu晶胞这种堆积模型的空间利用率为

    4

    3

    点评:

    本题考点: 晶胞的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考点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题目综合性较大,涉及分子结构、杂化轨道、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晶胞计算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4)中晶胞空间利用率计算是难点、易错点,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的积累,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