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全国数学竞赛应掌握的所有公式定理及其证明

1个回答

  • (非本人原创)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5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以下是借用一楼的.哈!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6.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

    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 tan(c)=ba

    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 tan(c)=ab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回答者:慕云2006 - 门吏 三级 11-24 16:13

    高考数学常用公式

    1.德摩根公式 .

    2.

    3.

    .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 ;② 顶点式 ;③零点式 .

    5.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则 为增函数;如果 ,则 为减函数.

    6.函数 的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②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①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即 轴)对称.②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③函数 和 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8.分数指数幂 ( ,且 ).

    ( ,且 ).

    9. .

    10.对数的换底公式 .推论 .

    11. ( 数列 的前n项的和为 ).

    1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和公式 .

    1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其前n项的和公式 或 .

    14.等比差数列 : 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15.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 元(贷款 元,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 ).

    1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 .

    17.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18.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19.二倍角公式 .

    . .

    2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 ,x∈R及函数 ,x∈R(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 .

    21.正弦定理 .

    22.余弦定理 ; ; .

    23.面积定理(1) ( 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

    (2) .

    (3) .

    2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

    2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 ,B ).

    26.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b= ,且b 0,则

    a b b=λa .

    a b(a 0) a•b=0 .

    27.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 , , 是线段 的分点, 是实数,且 ,则

    ( ).

    28.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 ,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 .

    29.点的平移公式 (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 上的对应点为 ,且 的坐标为 ).

    30.常用不等式:

    (1)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3)

    (4)柯西不等式

    (5)

    31.极值定理 已知 都是正数,则有

    (1)如果积 是定值 ,那么当 时和 有最小值 ;

    (2)如果和 是定值 ,那么当 时积 有最大值 .

    32.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 与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 与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3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

    或 .

    34.无理不等式(1) .

    (2) .

    (3) .

    3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 时,

    ; .

    (2)当 时,

    ;

    36.斜率公式 ( 、 ).

    37.直线的四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 过点 ,且斜率为 ).

    (2)斜截式 (b为直线 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 ( )).

    (4)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38.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

    ① ;② .

    (2)若 , ,且A1、A2、B1、B2都不为零,

    ① ;② ;

    39.夹角公式 .( , , )

    ( , , ).

    直线 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 .

    40.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 ,直线 : ).

    41. 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 >0).

    (3)圆的参数方程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 、 ).

    42.椭圆 的参数方程是 .

    43.椭圆 焦半径公式 , .

    44.双曲线 的焦半径公式

    , .

    45.抛物线 上的动点可设为P 或 P ,其中 .

    46.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 ;(2)焦点的坐标为 ;(3)准线方程是 .

    47.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

    (弦端点A ,由方程 消去y得到 , , 为直线 的倾斜角, 为直线的斜率).

    48.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

    (1)曲线 关于点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 .

    (2)曲线 关于直线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

    .

    49.“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用 代 即得方程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

    50.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 存在实数λ使a=λb.

    51.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 ,

    则四点P、A、B、C是共面 .

    52. 空间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a,b〉= (a= ,b= ).

    53.直线 与平面所成角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54.二面角 的平面角 或 ( , 为平面 , 的法向量).

    55.设AC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 ,AB与AC所成的角为 ,AO与AC所成的角为 .则 .

    56.若夹在平面角为 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 , ,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57.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 ,B ,则

    = .

    58.点 到直线 距离 (点 在直线 上,直线 的方向向量a= ,向量b= ).

    59.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 , 分别是 上任一点, 为 间的距离).

    60.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是经过面 的一条斜线, ).

    61.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 , , ).

    62.

    (长度为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 ,夹角分别为 )(立几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

    63. 面积射影定理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 、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 ).

    64.欧拉定理(欧拉公式)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和面数F)

    65.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是 ,其表面积是 .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2+a)=cos(a)

    cos(π2+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b)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5.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6.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7.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

    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 tan(c)=ba

    a⋅sin(a)+b⋅cos(a)=a2+b2cos(a-c) 其中 tan(c)=ab

    1+sin(a)=(sin(a2)+cos(a2))2

    1-sin(a)=(sin(a2)-cos(a2))2

    祝你考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