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1个回答

  • 关于“阑干”意象的阐释 阑干,也可写作栏杆、栏干.在《说文解字》中,“阑”解作:“门,遮也;从门柬声”.“阑干”与“栏杆” 、“栏干”意义基本相同,有时可以通用.本意是“纵横交错的样子”,后来引申为“栏杆”,解为“遮拦”意.它泛指楼台、画廊、桥梁的护栏,供人凭倚.于是,玉砌的雕栏、富贵的朱栏、炫目的画阑、断壁的危栏旁,都能看到词人那孑立的身影.“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周邦彦《过秦楼》),“唯有阑干,伴人一霎”(姜夔《庆宫春》).楼栏之所,或临水,或悬高,可心旷神怡,更多的却是易生惆怅和烦恼.“阑干”经常与“凭”这一动态意象组合,可以表达多种情绪.一些经历坎坷、饱经世事沧桑的词人,就在他们的作品中告诫人们莫上楼、莫凭栏,因为高楼易生愁情,凭栏愁更愁.辛弃疾在词中就发出警告:“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而潘舫的《南乡子》一词,开篇就发出了“生怕倚栏杆”的感慨.可见,当阑干出现于文学领域中时,其意象内涵就超越了它原本作为建筑一部分的实用意义,附着了人们的主观心情,成了情感的载体,蕴藉着词人的万千思绪.于是,阑干作为一种客观外物,作为一种感觉的意象,大量地进入了唐宋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