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形式与质料是如何变化的

2个回答

  • 一、形而上学概况   《形而上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亚里士多德对先哲大家们的哲学思想总结,着重介绍他们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方法.  《形而上学》一书是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全书共14卷142章.  《形而上学》的书名并非亚里士多德所提,是后人根据其内容加上的.关于这部著作的书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公元前60至前50年安德罗尼珂在编纂亚里士多德文集时,将他写的关于自然事物(即我们可以感觉到的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著作编在一起,定名为《物理学》;将另外一部分讨论比较抽象的事物的著作编在一起,放在《物理学》的后面,无以名之,就将它叫做《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的这类思想称为“第一哲学”,表示它是高于其他研究具体事物的各门科学的.中文将《物理学之后》译成“形而上学”.这里的形而上学指关于存在的学问、抽象的东西,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是一回事.另一说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该书中称“物理学”为“第二哲学”,克莱孟·亚历山大里诺就把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所讲的“第一哲学”解释为“超物理学”,即形而上学.现在一般倾向于前一种说法.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由后人编纂而成,从形式和内容看,有不少重复和矛盾,前后各卷间,也有连接不当之处,有一些显然是不同时期的著作,有的还可能是他的学生的笔迹.古代也有一种记载,说《形而上学》只有10卷,但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4卷,其中2、5、11、12卷可能是早期作品.不过对这点,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