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一课就讲了姥姥剪纸的神奇

1个回答

  • 参考: http://www.***.com/kewen/12761546901929.html 看到这个题目,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内容呢?我想了解的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姥姥,她剪纸的水平怎么样?他剪过哪些纸?这些剪纸有什么寓意?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这里写的是什么呢,还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2、解读姥姥.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文里写道: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四是借乡村人之中,来赞吧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文中写道: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所以文中继续写道: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二是在这段话中,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