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1个回答

  • 一句话埋在心里,只是一个想法.把它说出来,就会变成一种力量.二十多年前,从能够看懂世界地图,能读懂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时起,这个想法就一直萦绕在心中.无论做什么,无论走到哪里,它都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时时刻刻问自己:祖国,我能为你做什么?

    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经常这样问自己.有的人能为家庭出力,有的人能为城市增色,有的人能为国家争光.古人把最后一种人称作国士.作为常人,我们不可能去当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却完全应该有一颗拳拳报国心.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民对国家的那份忠诚和热爱,是固有的也是高尚的.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祖国,我能为你做什么?十五岁,这样问自己;二十五岁,还这样问自己;三十五岁、四十五岁,再这样问自己……有没有这一问,区别可大了.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都系于这一未了的悬念.有了这一问,虽然只是普通的记者,下笔就感到具有千钧分量;虽然只是普通的教师,教室就变成庄严的圣殿;虽然只是普通建筑工人,脚手架就成为有血有肉的脊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白发苍苍的中学英语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要记住,将来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当时,一本《英语九百句》都很难买到,可六十多岁的老师竟然用复写纸手抄全书,送给好学者.我知道,他是在为祖国教书,是在教祖国的孩子.

    指挥家李德伦离去了,他留下了上千场义务讲学的记录.在他的客厅里,曾挂着一个条幅:“铁马冰河入梦来”.于是,这句诗就成了当年专访李德伦文章的题目.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的诗句,不由你不心动.音乐家和诗人在痴心爱国这一点上心心相印.岁月能改变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却改变不了人的肤色和语言.上个世纪初叶,年轻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经造就一代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最高原则的读书人,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至今依然震撼人心.一百多年前,因禁毁鸦片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林则徐,当时写了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动人心魄,历久而不泯.一位在软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说:“为了心中的梦想,十八年我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对我来说,科研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科学奉献祖国是最大的幸福.”

    朋友们,我们为中国数千年灿烂文化而骄傲,为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每当国庆节的时候,都禁不住问自己:祖国,我能为你做什么?只要时常这样提醒自己,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充实,我们的奋斗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