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夜泊钱塘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

1个回答

  • 小题1:日暮时分本应是回家休息的时候,而诗人还在旅途之中,心中之哀可想而知,更为悲哀的是在风雨将来还没有找到泊舟之处。正处于前不着村后不见店的荒江僻野。(1分)这一句以疑问的语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前推进了一步。(1分)

    小题1:㈠首联交待了诗人的行踪、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理活动,“何处可维舟”直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㈡颔联借景抒情,用六个名词性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乍起、密雨骤降、孤雁失群之荒江雨夜图,渲染一种冷寂萧瑟的气氛。借此潇潇秋景抒发诗人如失群孤雁,漂泊羁旅的浓浓的思乡之愁。㈢颈联情景交融,“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更显乡愁之浓。㈣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想借酒来排解那理不清、放不下的乡愁,可在这荒凉的江岸上人烟都没有哪来的酒?只有靠吟诗来寄托自己的乡愁。总之,这首诗写景抒情相间,以潇潇秋景抒发诗人漂泊羁旅的浓浓的思乡之愁。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天已傍晚,诗人还没有找到泊舟之处”以及疑问语气,来判断诗人的“心理活动”是“焦躁和凄惶”。

    小题1:此诗的情感是“浓浓的乡愁”,分别结合四联的诗句“分析”,以上四点能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每答对一点可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