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 NaOH溶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金属导热快,热量损失多;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3)先求出三次反应的温度差,根据公式Q=cm△T来求出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反应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4)根据实验的关键是保温,如果装置有能量散失,则会导致结果偏低,根据实验中用到的试剂以及实验操作知识来判断;

    (1)不能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铜丝搅拌棒,因为铜丝搅拌棒是热的良导体,故答案为: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中和热测定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所以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所以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故答案为: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2)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2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5℃;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40℃,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40℃;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1.55℃,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35℃;

    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的质量和为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45℃+3.40℃+3.35℃/3]=1421.2J=1.4212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1.4212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4212KJ×1mol/0.025mol]=56.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56.8 kJ/mol;偏大;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正确;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能量的散失,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B正确;

    C、做本实验的室温和反应热的数据之间无关,故C错误;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由于氨水是弱碱,碱的电离是吸热的过程,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正确;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计数,会使得实际量取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算过量,可以保证碱全反应,会使得中和和热的测定数据偏高,故E错误;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能量散失,所以测的数值降低,故F正确.

    故ABDF正确.

    故答案为:ABDF.

    点评:

    本题考点: 中和热的测定.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中c=4.18J/(g•℃),要注意热量单位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