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课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个回答

  • 当时中国面对的有三条路.1.封建主义.2.社会主义.3.资本主义.首先中国好不容易建立新中国,推翻3座大山,所以封建主义不用考虑.其次鉴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带有毛主席的个人想法,凡是资本主义的要坚决反对的观点,在加上当时苏联走社会主义路线走的不错,军事经济强大,因此中国最后选择了走社会主义的路线.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才中国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