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导学案2010年的答案

1个回答

  •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桥头第二小学 孙吉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语言,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

    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在语言品读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吴庆恒老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2、读了这两组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两个场景?

    3、两个场景中,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个场景?(老人喂海鸥 海鸥送老人)

    二、再读课文,研究“意想不到”.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15-17自然段,思考海鸥的哪些表现让你觉得意想不到,用曲线划下来,写出感受,准备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的亲属.

    (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4)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2、读这些句子,那个句子令你感动?多读几遍,谈感受.

    3、是啊,这么多的海鸥鸣叫着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齐读,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三、品读语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学们,假如你当时站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问题?

    2、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

    (1)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

    (2)画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

    展示老人像,让学生说.出示句子: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说.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

    老人与海鸥是这么亲密,这么快乐,这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让我们再读这幅画.

    3、老人与海鸥怎么会这么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呢?你从文中找出句子.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朋友还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像亲人一样.

    4、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老人与海鸥就这样相依相伴,像一家人.

    四、再读“意想不到”,体会人鸟情深.

    到现在,你能解释海鸥那意想不到的举动了么?出示前面学生汇报的意想不到的四句话.如果你就是那海鸥中的一员,读过这些句子后,请把你的心情告诉大家.

    1)读句子,体会每句中海鸥的情感.

    2)感受海鸥与老人的亲情.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让我们再看看那位视海鸥为亲人的老人,视频“老人最后的录像”.

    2、让我们再重温一次那温暖而感人的画面吧!

    3、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抄下来,作为自己的日常积累.

    2把《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推荐书目: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板书设计:喂

    老人 与 海鸥

    无限关爱 恋恋不舍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