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蕴含科学,留心处皆学问.请用下列序号填空: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钠是侯氏制碱法的产品,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中至少两种元素的肥料,血糖中的糖是指葡萄糖,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剂;

    <2>(1)根据蔬菜水果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考虑;(2)根据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的过程考虑;(3)根据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原理分析;(4)根据汽车受到撞击时,30毫秒内安全气囊中NaN3分解为氮气和钠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3>(1)由溶解度曲线,找出曲线在指定温度下相交的两种物质;

    (2)利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查出甲物质在10℃的溶解度的大小;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比较两物质饱和溶液在降温时的质量分数大小的变化.

    <1>(1)人体血糖含量的“糖”是葡萄糖;

    (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煮鸡蛋;

    (3)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4)碳酸钠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

    (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6)食盐是最常用的调味剂.

    故答案为:(1)④;(2)②;(3)③;(4)①;(5)⑥;(6)⑤;

    <2>(1)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90%的是水分,剩余的主要是维生素;

    (2)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把大的油滴分散成小的油滴,能够被水冲走,这属于乳化作用;

    (3)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反应物是硫酸和氧化铁,生成物是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aN3,生成物是氮气和钠,反应条件是撞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N3

    撞击

    .

    2Na+3N2↑.

    故答案为:(1)维生素;(2)乳化;(3)3H2SO4+Fe2O3=Fe2(SO43+3H2O;(4)2NaN3

    撞击

    .

    2Na+3N2↑;

    <3>(1)3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10℃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120g=1:6;

    (3)由于在5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即在50℃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至30℃,甲的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但质量分数减小;而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至30℃时,它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比50℃时乙溶解度大,因此降温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甲小,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故答案为:(1)30;(2)20g;1:6;(3)>

    点评:

    本题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气体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认真分析,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