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古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主要内容:古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第一段:现代社会也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古人所构想的许多生活状态

1个回答

  • 从我国古人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中得到的启示作者:□宁致远“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也是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的坚定目标,这 是要靠全国人民将为之付艰苦努力和不 懈战斗,才能逐步实现和不断发展完善 的.但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内 容也不乏我国古人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的 理想和憧憬,尽管他们由于受到时代政治 等各种的局限,只能是一种空想甚或梦 幻,而不可能实现,但是其中有不少鼓舞 人心的口号和美好愿望,却也给我们一些 重要启迪和提示,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几 乎尽人皆知的例子,说明这一事实.

    以最受世人崇敬的古圣先贤孔老夫 子就提出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言于已,力恶 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 为已.是 故谋闭而 不兴,盗贼 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 闭是谓大 同.”(见 《礼记·礼 运篇》)别的我们不必多加解释,就只说要 求社会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几句无 须多加解释,我们今天的社会不是也要求 做到吗?到了孟子讲得更明确,他把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为“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 上》)这些话和现实中我们所做的和表彰 的不就是要求这样的吗?国家以至于私人 办的许许多多的托老所老年公寓,幼儿园 托儿所等等,不就是在实践这些要求吗? 最近北京评出的一位道德模范,十五年如 一日侍候了她的公婆和公婆的父亲,使其 近百岁而安度晚年.

    当然孔子也好孟子也好,他们还有许 多诸如“克已复礼”(恢复古代的奴隶制社 会)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 建道德伦理观念,但是他们对整个社会都 是有一种美好的憧憬的,特别是当他们的 政治主张不能实现甚至到处碰壁的时候, 他们也会逐渐变换他们的思想而企盼追 求一种美好的和谐社会.尽管那在当时是 根本无法实现的.譬如孔子,有一次问几 个学生的志向,子路率先发言,大意是说 让他治理一个外有强敌压境,内有灾荒的 国家,他在三年之内就可以治理好.冉有 说让他治理一个较小的国家,他三年之内 可以治理好,公西华说他只求做个小的礼 宾司仪.只有曾点(曾参的父亲)说:“暮春 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篇》,下同)孔子听到之后,感叹地说:“吾 与点也.”意思是说他只同意曾点的那种 理想.曾点上面说的是一种什么理想,那 不是一派和谐美好,无拘无束,潇洒自然 的和谐景象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只有 那种没有剥削压榨,没有社会动乱,人们 能够和谐生活的条件下才实现的一种情 景吗?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孔子所崇尚的和 谐社会的形象描写.

    至于老子,他是主张“无为而治”的. 认为越是加强治理,社会越乱(实际上是 一种倒果为因的看法)那是针对我国春秋 列国时代的所谓各国(各诸候国)过于纷 繁的争战动乱而发的,有其消极的一面, 但其中也有不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也 有他对国家社会的理想蓝图,叫做:“小国 寡民”,(《道德经》,下同)要恢复到结绳而 治的原始社会状态.但对于一般平民百 姓,要求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这里除了“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不 切实际的,是任何社会都做不到的,而其 他一些要求也从一个侧面,描绘出他所憧 憬的和谐社会景象.老百姓如果真能达到 那种境界,那岂不是一种非常和谐美满的 社会.

    越到后来,凡是经历过战乱灾难的人 民越来越向往一种美好和谐的生活,最有 名的,也最有代表性的应该说是陶渊明 了,他是东晋人,是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 之交的人物,向前追溯我国经历了自汉末 以来的许多战乱,加以民族矛盾尖锐对 立,战争频繁.人民颇受离乱饥饿之苦,因 此,人们普遍有一种要求稳定平和的生 活,他就是在这种情况背景下提出了“世 外桃源”的思想,假借一个打渔人的经历, 找到了一处与世人隔绝的世外桃源,他是 这样描述那里的情景的,一位打渔人偶然 地遇到一处桃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那眼前出现了一个别有洞天,“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不 是一副极为美妙的农家乐的景象吗?而且 每到一家都是“设酒杀鸡作食”生活显得 非常富足.中国古代历来是以农立国,这 里的农家生活景象是这样丰衣足食,老 人、小孩又是那样欣然欢乐,这要不是和 谐社会,那是什么社会呢?这无疑是陶大 诗人集中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一种美好 向往而形象地概括出来的一种和谐社会 的理想蓝图.上述这些古人的憧憬和想象 是根本做不到的,而只有在我国今天才能 成为现实.

    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自然 也会把古人那些理想的东西做得更加现 代化更加完美化.譬如也要做到老有所 养,壮有所用(凡能工作的人都有工作)且 生活质量不断大幅度地提高.住要保障有 舒适的住处,出行要有顺畅的代步车辆, 空气河流要不受或少受污染,看病治疗要 有保障,饮食要达到安全标准,而且我们 的国家政治要清明治理,要公平公正.国 家对外还要不受别人的袭扰,等等.现在 我国不是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吗?而且已 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无庸讳言, 在上述各个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定的问题,因为总有少数人昧着良心挖 空心思地搞斜门歪道攫取私利,甚至利用 科技手段,搞什么“地沟油”“瘦肉精”,给 建筑保障房提供“瘦身钢筋”,肆意污染环 境,危害食品安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较 为严重.更有甚者,则是贪污腐化,携款外 逃.给我们建设中的和谐社会制造严重障 碍乃至于破坏.这无疑是当前我国亟待整 治和所要加重处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 们的和谐社会得以顺畅建成并不断发展, 使我国古人多少世代难以实现的理想得 以更高的标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