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据图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分析图1中个成分关系可得: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E为生产者,F、D、B为各级消费者.图2为种群S增长曲线,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K值为环境负荷量.

    (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已知A为无机环境;C为分解者,E为生产者,F、D、B为各级消费者,所以此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E→F→D→B.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5KJ/m2•年,初级消费者同化总量为104KJ/m2•年,则这一过程能量传递效率为104÷105=10%.

    (3)F→D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传递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F自身消耗 F未被D全部捕食,提供给分解者.

    (4)①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即使得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根据题意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其在土壤中1~2个月就会被分解掉,分解该“地膜”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属于上图中的C.

    ③图2中B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所以F种群属于增长型.K值为环境负荷量,其大小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阻力的大小.

    故答案是:

    (1)E→F→D→B

    (2)能量流动 10%

    (3)F自身消耗 F未被D全部捕食 提供给分解者

    (4)①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②C(分解者)

    ③增长 环境负荷量 环境阻力的大小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