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图1结构名称:1目镜,1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

    图2是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B同学的观察效果好.A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

    (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若光线太弱,可转动遮光器换到较大的光圈,或者翻动反光镜选用凹面镜.

    (2)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1目镜、4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物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1目镜上了.

    (4)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的放大倍数10×,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则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

    (5)分析甲、乙两图可知:乙同学的观察效果好,甲同学的玻片中出现了气泡;要想在盖玻片下面不出现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故答案为:(1)11粗准焦螺旋,3转换器,7遮光器;

    (2)1目镜;4物镜;

    (3)1目镜;

    (4)400;

    (5)乙;气泡;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点评:

    本题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考点点评: 新课标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