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子中的被动意义如何表达?

3个回答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