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铁岭)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溶解度曲线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把12g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根据此时的溶解度可求所得溶液的质量;

    (3)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又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B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结合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t1℃;

    (2)t2℃时,把12gA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因为此时的溶解度为20克,则50克水只会溶解10克A物质,故所得溶液质量为60g;

    (3)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又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也可采取升温的方法使B的溶解能力减小而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分别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t1(2)60(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温(4)不变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改变温度的方法一般为降低温度,但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时,则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