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纸板B向后旋转后,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在纸板B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路是可逆的.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玻璃板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都会成像.

    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距大小无关.

    (3)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结论.

    (1)纸板B向后旋转,两个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纸板A所在平面,在纸板B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表明了光路是可逆的.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汇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

    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2)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B′、C′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与A′,点B与B′,点C与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最终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路是可逆的;(2)较黑暗;玻璃板较厚;不变;(3)像和物大小相等;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并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量出像点和物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是否相等.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实验,主要考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的可逆性等知识点;还考查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