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淀粉的水解在同样条件下(温度100℃,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时间相同),分别用稀盐酸和稀硫酸做催化剂水解淀粉,请问哪一

2个回答

  •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1. 制备方法

    生产的意义

    质量要求

    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1.1 生产的意义

    糖化:淀粉 葡萄糖

    淀粉水解糖:通过糖化制得的水解糖液.

    氨基酸生产菌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1.2 淀粉水解糖液的质量要求

    糖液透光率>90%(420nm).

    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

    转化率>90%.DE值(Dextrose equivalent,葡萄糖当量值)

    还原糖浓度>16%.

    糖液不能变质.

    1.3 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酸法

    酶法

    酶酸法

    2 酸法水解制糖的原理

    催化剂:无机酸

    酸法水解包括三种反应:

    水解反应

    复合反应

    分解反应

    动力学角度:

    反应物

    淀粉

    无机酸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2 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所生成复合糖的种类因反应条件(如淀粉乳的浓度,酸的种类,酸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不同而不同.

    ① 淀粉乳的浓度

    DE值在28以下,复合糖几乎不能生成.但随着DE值的增加,复合糖量逐步增加.

    ② 酸的种类和浓度

    不同种酸对于葡糖复合反应作用不同.曾有人用不同浓度的HCl,H2SO4,H2C2O4混于50%浓度的葡糖液,与98℃加热10h,测复合糖生成量.

    ③ 作用温度与时间

    复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超过水解反应速度.

    2.3 分解反应

    葡糖受酸和热的影响发生分解反应,生成5'-羟甲基糠醛,与氨基化合物经美拉德反应,产生腐殖质;或5'-羟甲基糠醛自身分解产生甲酸和乙酰丙酸.

    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受反应条件(如淀粉乳的浓度,酸的种类,酸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的影响.

    ① 淀粉乳的浓度

    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与淀粉乳的浓度有关,随着乳浓度的提高,分解反应加剧,色素加深.例如,用不同浓度的葡糖做实验,结果见下表.

    0.036

    0.0039

    5'-羟甲基糠醛(%)

    10

    1

    葡萄糖浓度(%)

    ② 酸的浓度

    pH3.0时, 5'-羟甲基糠醛生成量最少,色素最浅.

    3.03.0,色素逐渐加深.

    ③作用温度与时间

    分解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造成糖损失,色素增加,后提取精制困难.

    3 酸水解工艺

    3.1工艺流程

    3.2 影响糖质量的因素

    ① 淀粉乳的浓度

    合理控制,一般12-13Beo.

    ② 酸的种类和浓度

    H2C2O4> H2SO4> HCl

    一般选用HCl,浓度0.6-0.8g/g干淀粉,pH1.2-1.7.

    ③ 作用温度与时间

    温度高,时间短,糖液质量好.HTST.

    温度高,时间长,糖液质量差.

    一般0.28-0.3 mPa,15-20 min.

    ④ 糖化设备与糖化操作

    密闭糖化罐,D:H为1:1.15-2.5,耐腐蚀.为保证糖化均匀,罐体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6 m3.

    3.3水解糖液的中和,脱色

    ①中和

    放罐水解液pH1.5左右,冷却至60℃左右,加Na2CO3调至pH4.6-5.0.

    ②脱色除杂

    脱色方法:

    a.粉末活性炭0.1%左右.

    b.颗粒活性炭.

    c.离交树脂.

    4 酶法制糖工艺

    4.1 工艺流程

    ①淀粉的液化(利用α-淀粉酶使淀粉分子水解成小分子糊精或低聚糖,粘度迅速下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