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而、其、为、然、焉在古文中的用法及翻译

1个回答

  • 之—— 一般用作助词,的.如:一国之君;还有就是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如: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作代词用,如: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走向它).

    而——(1)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2 ) 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其——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为——1、被的意思读作wéi

    2、为了的意思读作wèi

    3、表原因

    4、表目的

    5、语气词

    然——

    1.……的样子.

    2.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3.做动词,“是的”、“对的”、“认为……是对的”.

    4.转折关系的连词:“但”、“但是”、“可是”、“然而”等

    焉——

    1、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

    2、代词.

    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

    3、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