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崇明县一模)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着重分析曲线,并从曲线中获得相关解题信息.

    图1可以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二氧化碳固定速率相对值不断下降,即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图2曲线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提高,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干重百分率不断上升.

    图3叶片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否产生淀粉,淀粉用碘液鉴定.并且从叶片的颜色可以看出,周围为黄白色,表明该处不含叶绿素,因此此处的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产生淀粉;遮光部位也不产生淀粉.

    分析图4曲线时,一定要明确,实线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并且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棉花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不断下降.本实验中不去除棉铃的即为对照组,因此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不断增加.

    (4)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和输出量均减少.因此根据图1图2信息可知,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而抑制了光合作用.

    (5)研究者将该种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这是进行饥饿处理,让叶片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然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从图3中可以看出,遮光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因此用碘液处理没有蓝色出现;而叶片中看出,中间部位为绿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周围呈黄白色,缺少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处也没有出现蓝色.

    (6)分析曲线可知,图4中实线表示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即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图中看出30℃时,棉花净光合速率是150μmolO2•mg-1叶绿素•h-1.棉花光合作用生产量即为总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图中可以看出,在35℃时棉花光合作用生产量最大.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叶绿素a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的含量

    (4)减少(降低)在叶片中积累

    (5)a、c和e

    (6)150 C

    点评:

    本题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图4曲线时,一定要明确实线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并且能灵活运用公式,即总光合作用等于净光合作用加呼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