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日期为______日前后,C点______时日出.(2)D点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出=12-昼长/2.

    (2)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的经度越来越大、西经的经度越来越小.

    (3)在俯视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00或24:00.日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00/24:00所在的经线.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从南往北昼长越来越长.判断方位分两步走:先判断东西再判断南北.

    (5)D点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

    (6)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7)据图分析该图为夏至日的光照图.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表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C点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所以日出时刻为6:00(C点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好是日出时刻).

    (2)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的经度越来越大、西经的经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D点的经度为135°E.D点又位于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

    (3)在俯视图中: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00或24:00.说明135°E为0:00或24:0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23时.

    日界线有两条:180°经线和0:00/24:00所在的经线(135°E),因此与北京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为180°向东一直到135°E.

    (4)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ABCD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为ACBD.夏至日从南往北昼长越来越长,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昼长由长到短为DBAC.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A在B的西边,同时A又在B的南边,所以A在B的西南方向.

    (5)D点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6)B点正午太阳高度=90°-(40°N与23°26′N之间的差值)=73°26′.

    (7)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画图时要注意晨昏线和太阳光线.

    故答案为:

    (1)夏至 6月22 6

    (2)135°E 66°34′N

    (3)23 180°经线向东一直到135°E

    (4)ACBD DBAC 西南

    (5)24 昼短夜长

    (6)73°26′

    (7)

    点评:

    本题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读图,能通过俯视图判断节气,以及在俯视图中找参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