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合肥三模)A、B、C、D、E是中学常见的单质,X是化合物.A为金属,原子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可与Na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A、B、C、D、E是中学常见的单质,X是化合物.A为金属,原子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则A处于第ⅢA族,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A为铝;B是常见的金属,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是26号元素,则B为铁;E是固体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为硫;常温下C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可以燃烧,则C为氢气;D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可与C发生重要工业反应生成X,则D为氮气,X为氨气.

    A、B、C、D、E是中学常见的单质,X是化合物.A为金属,原子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则A处于第ⅢA族,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A为铝;B是常见的金属,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是26号元素,则B为铁;E是固体非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E为硫;常温下C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可以燃烧,则C为氢气;D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可与C发生重要工业反应生成X,则D为氮气,X为氨气.

    故A为铝;B为铁;C为氢气;D为氮气,E为硫;X为氨气.

    (1)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氯化铵,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铁在海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电化学腐蚀的正极电极方程式为O2+2H2O+4e-═4OH-

    故答案为:Fe3++3NH3•H2O═Fe(OH)3↓+3NH4+;O2+2H2O+4e-═4OH-

    (2)S的燃烧热为296.8kJ/mol,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g)+O2(g)═SO2(g);△H=-296.8kJ/mol.

    故答案为:S(g)+O2(g)═SO2(g);△H=-296.8kJ/mol.

    (3)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

    (4)将0.40molC和0.20molD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有关C、D、X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10min内C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4mol-0.25mol=0.15mol,所以v(C)=

    0.15mol

    2L

    10min=0.0075mol/(L•min),

    该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2(NH3)

    c(N2)•c3(H2).

    故答案为:0.0075mol/(L•min);

    c2(NH3)

    c(N2)•c3(H2).

    ②由图可知t1时刻瞬间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变,随后C、D较小,X增加,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单位时间内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变化更大,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加入了催化剂,瞬间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降低了反应温度,反应速率降低,单位时间内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减小,故b错误;

    c.向容器中又充入了气体D,瞬间D的物质的量应该增大,瞬间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考点点评: 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原电池、化学平衡等,难度中等,推断化合物是关键,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熟练掌握.注意(2)中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可燃物为1mol;(4)②t1时刻未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