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分析题图:图1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其中①中居中间的个体数最多,③中两种选择类型的表现型差异较大;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

    分析表格:表格中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

    (1)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个体之间会发生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导致个体数不可能无限增加.

    (2)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图示①表示的就是居中间的个体数最多,可用图①表示.图③中两种选择类型的表现型差异会越来越大,即进化方向不同,因此最容易发生生殖隔离产生新种.

    (3)种群A与B、种群A与C,原来可以迁移,进行基因交流,但是建矿之后,种群A与B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进而与种群C之间也是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这样种群B进化方向与原来相比就发生了改变,经过长期进化过程,种群B与A、C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4)种群C与种群A之间,等位基因1和2在100年内仍然都存在,因此两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但是等位基因1中t的概率在增加,因此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从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不能判断哪一个种群受气候影响更大.

    (5)由于种群C的规模仅有550,远少于种群A的规模40000,因此种群C的基因库(种群内的全部基因)比种群A小.比较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变化,可以发现[T/t]的频率变化和种群规模变化密切相关.

    故答案为:

    (1)生存斗争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2)①③

    (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种群B与种群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新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4)A

    (5)小[T/t]

    点评:

    本题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概念和形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和物种的形成过程,能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