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领袖和伟人的故事,把你知道的名字和故事题目写下来!

3个回答

  • 倔强的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

    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

    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

    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

    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因难?

    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

    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

    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

    “说下去.”列宁说.

    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

    彼得罗夫—索罗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

    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

    彼得罗夫一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

    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

    不过大家不知为什么都以责备的眼光看着彼得罗夫—索罗金.大家都知道列宁的惊人才能,知道他能够同时集中注意力于两、三件事,知道列宁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每一分钟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彼得罗夫—索罗金,在发言时竟3次打断了列宁的工作.

    同志们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他妨碍了列宁的工作.

    彼得罗夫—索罗金很难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宁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来,看见列宁正在会议厅里走过来.列宁也看见了彼得罗夫—索罗金.他走近来.

    “好样的,讲得好.”列宁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

    甚至于对他3次打断他工作也加以夸奖:“我看,你是个倔强的人.”

    彼得罗夫—索罗金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觉得,列宁待人非常温和体贴.

    钮扣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

    “是个有功之人.”

    “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1932年10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打击,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仅任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前往长汀养病.当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住了三四个月之久,这是毛泽东7次到长汀中停留最久的一次,并在长汀留下许多故事,也和一口“老古井”结下了情缘.

    老古井就在长汀卧龙山山脚,清澈见底的水井,旁边就是福音医院休养所.“知道吗,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正在挑水的老人告诉我们,在疗养期间,毛泽东每天早上都和周围群众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脸、洗衣服.当他发现老古井因长年没有清洗,水有些脏时,他亲自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干净了,来打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和群众聊天,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一个多月的社会调查,毛泽东发现汀州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而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等问题,他不顾身体有病,在福音医院休养所的卧室里,秉灯夜烛起草了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向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询问了长汀县政府后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欣慰地笑了.

    长征途中主席让士兵骑他的马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映林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兰映林回忆说,尽管长征时他只有十六七岁,尽管万里征途困难重重,但因为一直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身边,时刻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并没有觉得怎么苦,这也许正好应了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周恩来的故事 —— 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 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 ! ”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 ! ”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 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 10 元钱.谁知周 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 10 元钱怎么够呢 ?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 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 一样付钱嘛 ! ”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 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 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 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 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 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 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