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文言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个回答

  •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

    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

    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

    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

    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

    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太宗跟萧瑀说:“我年少的时候喜欢玩弓箭,字以为能够完全懂得其中的奥妙.最近得到了数十副好的弓,拿着它们给作弓的工匠看.他们说:‘这些都不是好的材料.’我问他们其中的原因,工匠说:‘木心不正,那么木材的脉理都不好,弓虽然很刚硬有力但是发箭的时候无法向前发,不是好的弓.’我才开始领悟到这个道理.我以为我平定四方,用弓很久了,却还领悟不到其中的道理.况且我掌握朝政的时日不多,得到这个道理的含义,本来就比不上对弓的了解,对弓的了解犹且得不到,更何况对于治国的道理呢?”从此以后到都城述职的五品以上的官员和中书内省官员,太宗每次召见,都给他们赐坐说与这番话,询问访察各地的事情,力求了解百姓的需要与不想要的东西,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得失.

    告诉我们他是一位很开明,能为百姓着想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