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图1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2为二分二至图.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图1中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C地是日出还是日落,根据C点夜弧长度判断C点夜长,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H=90°-两者纬度差;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南北位置判断B点与C点的位置关系;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区时不变,日期减1天.

    (1)南极上空俯视,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C地是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日落;C点夜弧长度为6小时可以得到夜长为6小时;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位于赤道,H=90°-两者纬度差=90°-(23°26′-0°)=66°34′;冬至日,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3)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B点位于C点东侧,从南北位置关系来看,B点位于C点的北侧,故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4)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

    (5)C点位于180°经线,此时时间为12月22日21点,10分钟后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1天,日期为12月21日,区时为21点10分.

    故答案为:

    (1)冬至日落6ABC

    (2)66°34′昼短夜长

    (3)东北

    (4)变大

    (5)12月21日21时10分

    点评:

    本题考点: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的特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