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疏》

    O正义曰;此章论好学近于仁也.博,广也.驾,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