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顿的日食观测结果,是否一定是太阳引力场造成的?

3个回答

  • 这个问题,我也不理解.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对1919年日全食观测到应该被太阳遮盖的恒星,我认为光学现象折射作用更多一些.日全食时的引力星光弯曲即使在今天也只能是定性讨论,是绝对没有定量分析的可能.

    日全食观测到应该被太阳遮盖的恒星实际上是类似于一束光线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屏幕上.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起的是三棱镜作用.与周围环境相比,太阳与三棱镜都属于光密媒质,太阳附近物质密度和它与太阳的距离成递减关系.星光通过太阳附近就是由光疏媒质到光密媒质再进入光疏媒质的过程,光线发生折射是必然!星光之所以能够绕过太阳的原因是太阳附近的物质密度高于太空环境.

    我非常佩服爱因斯坦,因为他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无视折射率无法确定的影响,而且可以计算出星光在穿过太阳附近时所产生的偏折角度为1.75角秒这样一个“精确结果”.况且在他那个时代人们为什么放弃了折射现象这个解释?因而当时人们认为日食观测结果是“经过爱丁顿的烹调”,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理解不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非常正常,就是当今的科学家能理解的也屈指可数.伟人就是伟人,尤其是这样一位划时代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