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有重要意义.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①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来分析解答;

    ②Ⅰ.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回答,当溶液中存在剩余固体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没有剩余固体出现,可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固体质量不减少,则溶液也为饱和溶液.

    Ⅱ.根据溶解度曲线和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再根据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的方法.

    Ⅲ.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回答.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因为1mol气体中含有6.02×1023个气体分子,故试管1中是1mol氢气,其摩尔质量为2g•mol-1.故氢气质量为2g;

    ②Ⅰ.饱和溶液有两种判断方法,一是当溶液中存在剩余固体时,溶液为饱和溶液,二是如没有剩余固体出现,可向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如固体质量不减少,则溶液也为饱和溶液,从上图所示知,A中有剩余固体存在,所以A一定为饱和溶液.

    Ⅱ.在等量的水中,甲物质的溶解质量小于25克,而乙物质至少可以溶解25克,可见,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根据所给溶解度曲线,表示乙物质的是a,表示甲物质的是b;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A烧杯中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另外增加溶剂的量也会使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该物质.

    Ⅲ.a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剂水蒸发,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了10%,如设原溶液的质量为M,则其中含溶质的质量为0.05M,含水的质量为M×(1-5%)=0.95M,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了10%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水蒸发,则溶液的质量为0.05M÷10%=0.5M,则含水的质量为0.5M-0.05M=0.45M,放置前后溶液中所含水(溶剂)的质量比为0.95M:0.45M=19:9.

    故答案为:①2H2O

    通电

    .

    2H2↑+O2↑;氧气;2;

    ②①A;②a;升高温度、加溶剂(写出一种即可);③19:9.

    点评:

    本题考点: 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