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1个回答

  • 当一根针落到地上、当我们朗读课文、当一架飞机急速划过长空,就会将声音一波一波地发送出去,就像一块石头被扔进池塘引起的波纹一样,我们把这称为声波.我们看不见声波,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时约1224千米).声音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出者与接受者来说似乎是同时发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雷雨天,我们经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会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现象.

    学情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不同物体传播声音的能

    力是不一样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