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道理

1个回答

  •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孟子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圣人一定能够理解后学的怀疑精神.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就是盲从,是迷信.完全按照书本上面的提示去做事情的话,是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读书之后,还应该去分析和思考,结合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现实中往往有人认为书上说的就是真理,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了.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够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才是求学的正确态度.否则,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使得自己困惑迷惘而无所得;或者只思考不读书,人就会陷入精神疲惫、犹疑不安的困境.“死读书,读死书”,就容易把书读“死”,最终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