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描写夏天的成语带注解还有出处和故事

1个回答

  • 1、挥汗如雨

    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示例】:其人伏地惕息,,自是怏怏如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近义词】:挥汗成雨、汗流浃背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劳累或热得出汗多

    2、汗流浃背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示例】:在劳动竞赛中,大家干得~.

    【近义词】:挥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义词】: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身大汗

    3、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出自】: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

    【示例】:季月烦暑,,聚蚊成雪,封狐千里.◎《南史·梁武帝诸子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酷热

    4、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示例】: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5、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出自】: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6、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七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示例】:我若南京再娶家小,害病死了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四)

    【反义词】:寒冬腊月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指天气最炎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