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二句表达了陶渊明第一种率直的本性.谈谈对作者的‘‘真意’’的理解

1个回答

  • 此诗的末尾两句,已涉及到了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在魏晋时期,“言意”之辨已然是当时士大夫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源头可上溯到老庄,《庄子·齐物论》中言:“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然而,陶渊明这首诗却无意于玄学上的辩解.作者只是有感于生活的体验,想言又觉不必言,不便言之后,于诗歌采用的含蓄的手法了.

    关于“言意”,王弼曾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而这首《饮酒·其五》中“东篱采菊,南山悠见;山气夕佳,飞鸟相还”可以说是象,而象是存意的,故有“此中有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