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五,文言高手来孔子兄子有孔篾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

1个回答

  • 小可不才,愿为你提供如下答案:

    1,在文中,孔子的两位弟子有:孔篾、子贱。

    2,文中谈话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一,做官后学业是否有进步;二,做官后是否亲戚疏远;三,做官后是否朋友疏远。

    3,文中已经明确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就是:“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简而言之就是:不因个人身份权势的变化,学业,亲戚,朋友都照顾得面面俱到。

    4,本文写作特点有三,一,以对话形式来表达作者意图。二,用对比形式来突出作者意图。三,言语浅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同等环境,同等条件,子贱能够成功在于孔子弟子子贱的“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意思是以前学过的东西,今天用在了行动上,学为所用,学过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更加明白一些道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子贱善于学习,取长补短,孔子已经表明在鲁国还有其他一些通晓事理的君子,他们为子贱提供了学习的典范,文中最后一句孔子说::“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意思就是:君子的一举一动积极的引导了别人,鲁国要是没有君子,子贱也不会如此成功。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