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端粒/端粒酶与人细胞端粒/端粒酶不完全相同,体现在哪里?

2个回答

  • 端粒是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端粒酶是又染色体DNA转录翻译成的蛋白质.本质上来说还是基因DNA序列的差异.

    --------------------------------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参见冈崎片段).一旦端粒消耗殆尽,染色体则易于突变而导致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因此,端粒和细胞老化有明显的关系.一直以来都知道精、卵细胞的端粒比成年体细胞的都长许多.

    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染色体末端沿着5'到3' 方向的链富含 GT.在酵母和人中,端粒序列分别为C1-3A/TG1-3和TTAGGG/CCCTAA,并有许多蛋白与端粒DNA结合.端粒DNA主要功能有:第一,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第二,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第三,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同时,端粒又是基因调控的特殊位点,常可抑制位于端粒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称为端粒的位置效应,TPE).在大多真核生物中,端粒的延长是由端粒酶催化的,另外,重组机制也介导端粒的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