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1个回答

  •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

    (2)使敌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呼什么人会不来呢?

    (3)现在驱使百姓回到农业上去,都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小题1:趋:趋向

    小题1:介词,用。A 动词,做;介词,替。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被击的“鼓”

    小题1:据语意判断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小题1:(1)“残贼”承上文,指“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和“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两种祸患,“莫之或止”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2)这里“怀”、“附”是动词用于使动,它们对宾语都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何招”疑问句中宾语前置。(3)“归之农”是使动双宾语。所谓使动双宾语,就是动词和近宾的关系是使动关系。“归之”,使之归。“归之农”,使之归农,使他们归向农业。“著”,建立,着力。“本”,根本,指农业。

    【参考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懂得礼节了。”老百姓生活不富足而能使国家安定,从古代到现在,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古代的人说过:“只要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只要一个妇女不纺织,就会有人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个底(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对于重视积贮、足民致治的道理,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得十分细致,考虑得十分周备,所以他们的粮食贮备能够拿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它。生产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能不用光呢?自从成立汉朝以来,将近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误了时令不下雨,老百姓就会产生疑虑;年成不好交不了税,朝廷卖官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儿郎来度过日子。这些事情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

    年成有好坏,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禹、汤那样的治世年代就曾遭受过。如果不幸再有方圆二三千里土地发生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呢?如果边境突然告急,几千几万的部队,国家用什么去发放粮饷给他们呢?战乱、旱灾交加,社会财富非常缺乏,胆壮力大的人会聚集起来横行抢掠,年老体弱的交换孩子啃他们的骨头。政治没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会合并起来争相闹事。皇上您这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怎么还来得及呢?

    积贮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命脉所在。如果粮食充足财力有余,做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城,就能打得下;用它来防守,就能守得牢;用它来作战,就能够取胜。使敌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呼什么人会不来呢?现在驱使百姓回到农业上去,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使全国老百姓各人依靠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工商业者和无业游民也都回去走向田间,那么积蓄充足,人们也就乐意在那里定居下来了。本来可以用来致富使天下安定,现在却竟然形成使人心惊胆战的情景!我内心替皇上痛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