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比如第一,第二人称等

1个回答

  •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

    “之”和“其”都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

    一是“之”和“其”除称代以外,还可以称人或物.

    二是“之”和“其”除了可以称代第三方以外,有时候也可以用来称代说话人自己或听话的一方.

    区区、在下、不才、小生、我、

    1、人称代词

    (1)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等.

    (2)第二人称代词:“汝、女、尔、若、而、乃”等.

    (3)三人称代词:“之、其”.

    (4)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

    1) 形式多,用法复杂.

    2) 没有单复数的区别.有时也在人称代词后面加“属、侪、曹、辈、等”一类名词以表示多数.

    汝,余,吾,我,尔,卿等

    尔,女(汝),朕,哀家

    你:女、汝、若、而、尔尔、乃子、卿、君、尊驾、阁下、公、足下/汝,尔,女,子,卿,君,尊驾,阁下,公,足下

    第一人称-我:我、吾、余、予、朕、某

    第二人称-你:女、汝、若、而、尔尔、乃

    第三人称-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备,严格说来,先秦汉语中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是同形的.有时,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可以加“侪”、“属”、“曹”、“辈”、“等”来表示复数.这些词与现代汉语的“们”不同,它们都是词,而不是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