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作文段落(10篇)
  • 750字 高一 散文
    大浪淘沙,风烟滚滚,历经岁月辗转辗磨,无数英杰豪士湮没消逝。模糊的记忆中却仍然有那萧萧的易水,悲怆的的诀别,隐忍的辛酸与痛楚……为什么荆轲愿得谒之,为什么荆轲愿冒着生命危险刺秦王而义无反顾,又为什么荆轲终已不顾?是田光先生以死殉国的激励与奋进吗,是樊巫期的头函使然吗,是两条生命的价值体现吗,是两个人
  • 750字 六年级 写人
    我最崇敬的人是荆轲,他是战国末年燕国的一名勇士。当年,秦王赢政派大将王翦率大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灭亡赵国,继而进军燕国。燕国是一个小国,抵挡不了秦军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攻。太子丹眼看自己的国家遭到践踏,便与老师商量对策,于是物色到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他就是荆轲。太子丹问荆轲如何退却秦军,荆轲说:“秦
  • 750字 高一 叙事
    永远无法忘记《战国策》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每当我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铿锵有力的诗句时,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振奋,思绪不由自主地飞翔。我为荆轲感到幸运,因为他有许多的弥足珍贵的朋友,隐士田光,将荆轲推荐给燕太子丹,燕太子丹嘱咐田光勿要将这件事告诉他人,田光选择了永远的沉默,最简单不过
  • 750字
    美军破伊拉克,扶新政府,尽收其地。萨达姆四处流窜,忍辱负重,一图东山再起。乃宣告天下:凡可取得布什首级者,赐金(美金)百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遂有二人揭榜,求谒见萨达姆。二人入,拜见萨达姆。姆上,问其名姓,一人对曰:“山人诸葛亮,字孔明。”另一人喊道:“匹夫荆轲!”萨达姆打量二人,一人手持鹅毛扇,布
  • 750字 初二 记叙文
    风云莫测,恒古亘今。历史风云人物和被传颂千古的豪杰。他们之所以能够铭记于后世。或许是由于意外让他们遇到了伯乐,或许是由于意外,让他们的成功事业化作万丈深渊。“管夷吾举于市,孔叔敖举于海。”他们在前生遭受痛苦,历尽磨难,为的是有一天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他们的知音,解除他们心灵和肉体的折磨。在千里
  • 750字 初三 散文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可谓是尽人皆知,但是其中也不乏破绽。战国策本身只是介于子和史之间的一部书,更算不上正史,其中引用了很多民间故事和语言,本身可信度就不高。疑问最多也最大的应属唐雎挺剑而起这一动作,唐雎可能带剑去吗?荆轲刺秦王是在公元前227年,而唐雎出使是在公元前225年,在史记中有记
  • 750字 初一 散文
    ——题记他,是一个普通的卫国人,出生于普通的家庭。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一直都是。他亦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叫作,荆轲。论剑术,他与盖世神剑盖聂不分仲伯,甚至比盖聂还多了分沉着及冷静。燕太子丹选中了他,从此,他便跟着太子丹,完成那属于他的,历史的使命。易水边上,高渐离击筑,荆轲随之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
  • 750字 高三
    小时候,我奶奶经常对我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这是一句多么朴实而又有智慧的话啊!有时舍弃就是得到,我们要学会舍得。舍得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怎样的一种诀别。我想大家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了吧!荆轲视死如归,舍弃了生命,虽没有成功杀死秦王,但
  • 750字 高中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
  • 750字 观后感
    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英雄们,终归是化作玄冥,去了那六道轮回之界了。——题记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对“英雄”这个词语都有他们各自的解释;同样的,在今天的世界中,“英雄”已不单单指那些勇于面对死亡,为人为国的人了。可电影《英雄》给了我对这个词语另一层新的涵义。也许当中的每一个人物对我们的影响力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