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作文段落(10篇)
  • 900字 初三 记叙文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鲁迅先生口中那个“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作家萧红是渴望自由的,1934年9月,萧红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生死场》,小说中萧红借生与死,以此讨论人们在命运的边缘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的或者非自然的
  • 800字 初三 记叙文
    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
  • 450字 初三 议论文
    妈妈从书柜里找了许久,递给我一本书,对我说:“该读读她的故事了。”合上书的一刹那,我情不自禁感叹: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特立独行,她纤细敏锐,她用精致的文字包裹她的寂寞。我一遍遍读着茅盾为《呼兰河传》写的序。他说: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醉生梦死的酒。至于萧红
  • 550字 初三 读后感
    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
  • 800字 初三 读后感
    《呼兰河传》描写了作者萧红自己小时候发生在呼兰河的趣事,呼兰河传读后感。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
  • 650字 初三 读后感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着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这样一幅绚烂温暖的晚霞图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最初打动我的地方。萧红的确是一位善于描写的高手,她总是会用最简单朴素
  • 750字 初三
    夕阳将尽,暮光微凉。宁静浮动于空气中的游丝之间。阳台小桌几上的书兀自沉静在那里,与日光交织掩映出了丝丝缕缕的洁净雅致。微风透过窗棂,撩着书页如蝶翅一般扇动,候着我去读。便有万千烦杂琐事,也会驻足于这片和谐蕴藉的美,为之心颤。轻拾起最心爱的《民国作家文选》,翻开。拂云轻尘,倏然又浸入了那时代之大变局下
  • 1200字 初三 议论文
    纵览古今中外,任性之人可谓层出不穷。有“千磨万击还艰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般百折不挠的任性。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般潇洒自如的任性,更有如“任它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般坚毅如钢的任性。可见,任性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一种积极自信的心态,是一抹不同寻常的亮彩。可是当每一次的任性都被扣上了厚重的帽子,当任性
  • 1200字 初三 散文
    柳月的芙蓉开始落了,飘散的清香中有着粉红的碎影,像回忆,轻灵美丽。每一朵飘落的芙蓉,都像一个昨日的故事。回忆逝去的东西,心绪总是美丽而忧伤的。“写作的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是为了再活一次。”我喜欢读写。人生若没有文字相伴,那定然像世界少了阳光般黯淡苍灰。写作和读书,对我而言,是极快乐的
  •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楔子“呜呜…~妈妈!———不要走!…~呜呜…”“不要恨你爸爸!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泪水顺着脸颊滑下来,一滴一滴的,滴在一张稚嫩的脸上。“不——妈妈!!不是你的错!!…~呜呜!!!不要走!” 那张秀丽的脸沉默不语,狠狠地咬咬嘴,直到血腥味溢满口腔。“啪——”幼小的脸上表现出极度惊讶!清澈的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