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读后感
    马说读后感300字今天,我又搜集到了韩愈的《马说》这篇文章,读后也有一些感槪。(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1000字 高三 读后感
    你是千里马吗?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做千里马,但事实上,千里马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呀! 在万马奔腾中,你也难发现谁是千里马;就算是千里马,也给其它的劣马挡住去路,阻碍前途,千里马也冲不上前去。因此在一大群马匹中,千里马要以牠生来的神力、速度、性格、承担、负责,都超越群马,才能成为千里马。假如自己是千里马,你
  • 600字 初二 读后感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在《马说》里可得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因此“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便是导致“千里
  • 150字 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伯乐相马>说的是:有一次伯乐看见了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盐车十分重,山路又崎岖不平,那匹马累的浑身是汗,直喘粗气。伯乐走近盐车,看了老马一眼,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不由得为它感到委屈,它本因该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可它的主人不知道爱惜它,让它
  • 7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从古时伯乐寻得千里马的故事写出了著名的《马说》,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我曾读过一篇作文,大概是这样讲的。曾经有一批千里马,他一直期待着伯乐来寻找到它,但却一直不去寻找伯乐,在他等待伯乐的期间,分别有农民,工人,商人想让他为他们工作,跟着他们,但千里
  • 200字 小学 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伯乐相马说的是:有一次伯乐看见了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盐车十分重,山路又崎岖不平,那匹马累的浑身是汗,直喘粗气。伯乐走近盐车,看了老马一眼,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不由得为它感到委屈,它本因该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可它的主人不知道爱惜它,让它大材小用
  • 300字 二年级 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伯乐相马 说的是:有一次伯乐看见了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盐车十分重,山路又崎岖不平,那匹马累的浑身是汗,直喘粗气。伯乐走近盐车,看了老马一眼,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不由得为它感到委屈,它本因该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可它的主人不知道爱惜它,让它大材小
  • 1200字以上 读后感
    篇一:《马说》读后感《马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此文写于贞元11年至贞元16年间,这时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没有达成,便写下此文来抒发“伯乐不常有”的情感。此文是写“千里马”因得不到“伯乐”的发掘,又因“食马者”用不适当的方法去饲养和对待“千里马”,从而导致“千里马”
  • 550字 初一 读后感
    《马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此文写于贞元11年至贞元16年间,这时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没有达成,便写下此文来抒发“伯乐不常有”的情感。此文是写“千里马”因得不到“伯乐”的发掘,又因“食马者”用不适当的方法去饲养和对待“千里马”,从而导致“千里马”被埋没。在从中,作者
  • 600字 初一 读后感
    马说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此文写于贞元11年至贞元16年间,这时的作者初登仕途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宰相求擢用,但没有达成,便写下此文来抒发“伯乐不常有”的情感。此文是写“千里马”因得不到“伯乐”的发掘,又因“食马者”用不适当的方法去饲养和对待“千里马”,从而导致“千里马”被埋没。在从中,作者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