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作文(9篇)
  • 500字 高一 叙事
    山环滁州以竞秀态,琅琊深秀渐闻水声,一片碧波环绕的醉翁亭已化作乐趣的统一,已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深深地刻下了当年醉翁的足迹。与民同乐,乐在山水,领会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将绿水与青山环绕。树的绿是没有边缘的,仿佛在向四周扩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的气息。水的秀不在于是怎样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与山的影子,
  • 1000字 高三 叙事
    醉翁亭记》(九上)编拟及校对:薛世英郭锦秀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朝代)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基础知识1掌握.重点字词、注音。环:尤:蔚然:深:回: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霏:开:归:暝:晦:芳:发:秀:繁:时:穷:负:伛偻:提携:绝:渔:为:冽:山肴
  • 1000字 高三 叙事
    醉翁亭记》(九上)编拟及校对:薛世英郭锦秀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朝代)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基础知识1掌握.重点字词、注音。环:尤:蔚然:深:回: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霏:开:归:暝:晦:芳:发:秀:繁:时:穷:负:伛偻:提携:绝:渔:为:冽:山肴
  • 1200字 高二 叙事
    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 800字 高二 叙事
    11、《醉翁亭记》部编版九年级上课下注释①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欧阳修(1007-1072),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水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③【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
  • 1200字以上 叙事
    11醉翁亭记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
  • 1200字以上 叙事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学案(答案不全)新人教版28《醉翁亭记》一、自主学习目标(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握内容,梳理结构。(二)把握认识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三)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写景的作用;熟
  • 1200字以上 初中 叙事
    第1题【单选题】对《醉翁亭记》主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描述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山河之美。B、记录醉翁亭得名之缘由,即自己被贬滁州时的一段经历。C、寄情山水,排遣自己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忧愁和苦闷。D、有娱情山水之意,但主要是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这在
醉翁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