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与宁静之间_600字600字

繁华与宁静之间_600字

600字 高三 散文

上海印象。五彩缤纷的繁华。满街的车水马龙,红纸绿灯,高楼林立,热闹非凡。都说一座城市的繁华程度在夜晚征显得尤为突出,于是你看上海,上海的夜景特别绚烂,灯火通明,赤橙黄绿青蓝紫,高调地显示着他的经济发达与繁荣昌盛。从小就听说上海的“阿拉”们自命不凡,甚是瞧不起人。如此看来,他们的骄傲也并不无理由。

曾经驻足于88层的金贸大厦之下感叹自己的渺小;曾经在486米高的东方明珠塔上纵观上海的这一片繁华。被这样的繁华所震慑之后,只是,会觉得,它似乎过于繁华。

江南印象。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安详曾令多少人魂牵梦萦。小河淌水,泉水叮咚,轻颂自然的赞歌;时不时来场绵绵江南雨,面容姣好的女子撑着油纸伞从湿漉漉的青石街道上姗姗走过,清丽脱俗。迷得人们不禁思索,我究竟是归人,还是过客?

曾经在苏州园林里流连忘返;曾经趴在江南小石桥上看河水潺潺,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曼妙;曾经在水乡的绵绵细雨中踱步,接受的自然洗礼。只是在想,它是否,又过于宁静?

太繁华。

太宁静。

于是,甚是喜欢这其间的北京。

它有北京胡同的古色古香,也有王府井大街的热闹与喧哗;有历史遗留下的累累伤疤,更有一片欣欣向荣之态走向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

多少人为追逐繁华而折腰,又有多少人凛凛然视金钱名利如草芥。

其实。

归隐山林、与世无争是人生的一种人生境界,而圆滑老道、游刃有余在繁华之间亦是一种人生境界。并且,两种境界均不易达到。对不对?

所以,喜欢宁静,却也不排斥繁华。

重要的是,向善而行,向爱而生,万万不可迷失了自己的心。

荷塘遐思_550字

550字 高三 散文

晚饭后,我循古人的步韵,踱步于院后荷塘小路。

曲曲直直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与叶相互紧挨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月光下拥挤着。荷花好象是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又像是笼着轻纱的梦。高高的荷花箭挺立在那里,俨然是守卫荷塘的哨兵。不时从荷叶下传来鱼儿觅食的戏水声。

八月的荷塘就是怀有这样的丰韵:游鱼的肥实,水的清绿,荷花的净洁。

偶有微风光临,像是从唐宋吹来,含有古典气息,途径明清两代,携带着古人赏荷的心绪和感慨。仿佛写《爱莲说》的周敦颐老先生随风来到跟前,看上去,他除了衣着古些,别无他样,和现代人一样的模样和气质,一点也不显得苍老。只是未经历史老人同意,把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中的缕缕清香和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也一同捎了过来。此刻,在这小小一方荷塘面前,时间被压缩得多么短暂和充实,先人以其真挚炽热的情怀提炼生活,把圣洁建立在污秽之上的自然情节,在这一片清寂的荷塘上成为现实。看,直羞得污泥隐世于水底,怕与皎洁的月光对视。

据考证,沉睡千年之久的古莲子一旦入土,并给它以温度、空气和湿润,就会奇迹般地生出新芽,莲的生命对时间的穿透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历史只能延伸它美的主体,并不能让近于荷的诗心在岁月沧桑中老去。

“出污泥而不染”这是古人对荷花的赞美,我也油然而生了敬意。

不知不觉又转到了院门前,推门而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