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_1200字1200字

岁月如歌_1200字

1200字 高三 写景

当重复昔日的婉言,莫名的感动点缀着伤感。不知似水流年,不知韶华易散。在浑然茫然中朝朝暮暮,忘记了曾有的细腻与委婉。蓦然回首间,青春已与我渐渐疏远。往事历历在目,恍然间,才发现,岁月是一首歌,永远也唱不完……

桃花朵朵开

暖暖的春风吹醒沉睡中的校园。朵朵桃花,点缀了整个奏,刚入中学的我们,还是一群懵懂的少年,对一切都感动很新鲜。幻想着青春的象牙塔,憧憬着美好的明天。一路欢声笑语,一路豪情万丈。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自信,声称“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无忧,哼着“少年壮志不言愁”;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无虑,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那时的我们又是那么的轻狂,大有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感觉……

阳光依旧灿烂,整个校园,一股青春的气息在弥漫,草木疯长,花香飘扬,我们依旧哼着美好的幻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

年少轻狂,免不了磕磕撞撞。走过懵懂的高一,我们已经被严厉的校规校纪和古板的课堂塑造成型。再没有高一时候的那种热情与轻狂。45分钟的课堂突然变得很漫长。校园中的树叶片片枯黄,我的心也开始变得荒凉。自由的时间里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作文课上,我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数学习题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物理课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试问闲愁都几许?一份试卷,满张红叉,分数低无语。

到了高三,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各种考试轮翻而至。老班的管理更加严厉。生活开始变得单调。整天在三点一线上奔跑,日日在X、Y、Z的运算中奋战,夜夜在眼皮大战中挣扎。最后不得不感叹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追梦人

漫漫长路远,冷冷幽梦清。高三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在孤独的生活中我们开始挣扎,试图去了解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奋斗。终于在老班那关切的眼神中明白了什么,那便是责任。我们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于是我们便开始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并决定为之而奋斗。临近高考的日子是忙碌的,但又是很充实的。清风拂面的早晨,我们在读书;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在看书;明月高悬的夜晚,我们在背书。再没有了平时的欢声笑语,有的只是彼此间关怀的眼神。

永远忘不了高考前那段奋斗的日子,忘不了同学录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忘不了为了梦想而努力的时光,那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

萍聚

剪剪秋风吹送数不清的寒意;浅浅晨露,传递道不明的清幽;落落余辉,散落思不尽的情谥。依然记得我把录取通知书放在老师同学面前时,他们为我欢呼鹊跃,自豪无比的笑脸;依然记得毕业晚宴上你不言,我不语,最后又流着泪告别。十年寒窗凝于此间一刻,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出数不尽的祝福,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诉尽说不完的期盼,别时茫茫泪满襟,聚如浮萍,散如浮萍,重要的是曾经拥有过……。

岁月如歌,歌里有过迷茫,有过轻狂,有过哀愁,也有过奋斗。但最重要的是曾经拥有。正如春天,一种颜色绝对不会招人喜欢,只有姹紫嫣红,才是美丽的春天,如今我们又走进了另一个象牙塔,继续寻找自己的梦,相信这些曲子不会太单调。因为大学,又是一个青春张扬,梦想起航的地方。

春天_1200字

1200字 高三 写景

1987年开春,海子重新回到了昌平小城,百无聊赖的海子在与同是写诗的青年作家苇岸聊天时,总是显出孤独寂寞之感。

苇岸极其欣赏海子,他认为海子操纵语言好比樵夫操纵斧头。

苇岸了解海子,他本人亦身陷于昌平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海子孤独,那是因为海子与外

界接触得少,没有机会和别人经常交流的缘故。

因为工作上的关系,苇岸把海子介绍到了昌平文化馆,利用业余时间给馆里的学员们做些简短的培训。

很快海子的才华学识吸引了文化馆的一位女性工作者。这个女孩子年龄和海子一般大,从学校毕业已有两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海子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给学员们开课的,他的地位被人尊重。同样,这个女孩子也尊重他。

1987年2月份,海子为她写了首诗:《献诗———给S》

谁在美丽的早晨

谁在这一首诗中

谁在美丽的火中飞行

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

谁在炊烟散尽的村庄

谁在晴朗的高空

天上的白云

是谁的伴侣

谁身体黑如夜晚两翼雪白

在思念在鸣叫

谁在美丽的早晨

谁在这一首诗中

S对于海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心情沉郁中的他感受到了很大的温暖。这种温暖上升到一定温度,产生无比的爱的热量,聚集的热量暂时满足了海子对于感情的需要。

生活中,S是海子的大姐姐。S比海子懂得生活,懂得人际交往,懂得为人处世。欲想飞翔的海子能从S身上找到梦幻。

海子从S那里得到的幸福,足可以把他创作长诗的激情点燃。他的激情被S一次次升华。

他于早先开始构建长诗《太阳·断头篇》完成后,中间停歇了一段时间。接下来宏大的场面构筑因内心的矛盾和心情的低落一度中止。

接下来便是完成了《太阳·土地篇》和《太阳·大札撒》的一部分,《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完成于1988年,其中,《太阳·诗剧》是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前后共耗费海子三年时间,时间是从1985年至1988年。而《太阳·弑》从1988年6月13日始创作至同年9月22日结稿,时间最短,也只有三个来月。

最后一部《太阳·弥赛亚》从1988年11月21日开始创作,到他死时仍未能完结。

《太阳》系列诗作,海子共写了七部,称《太阳·七部书》。骆一禾先生在谈到这样一部对海子影响十分重要的诗作时,这样形容它:

“《七部书》的想像空间十分浩大,可以概括为东至太平洋沿岸,西至两河流域,分别以敦煌和金字塔为两极中心,北至蒙古大草原,南至印度次大陆,其中是以神话线索‘鲲(南)鹏(北)之变’贯穿的,这个史诗图景的提炼程度相当有魅力,令人感到数字之美的简赅。

海子在这个图景上建立了支撑想像力和素材范围的原型谱,或者说象征体系的主轮廓(但不等于‘象征主义’),这典型地反映在《太阳·土地篇》(以《土地》为名散发过)里。在铸造了这些圆柱后,他在结构上借鉴了《圣经》的经验。这些工作的进展到1987年完成的《土地》写作,都还比较顺利。”

1987年下半年,他开始构建《太阳·大札撒》篇。

这是基于对养育的黄土地、河流、西藏的感受,组合、提炼而产生的史诗。

它与尼采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幻觉。而艺术形而上学是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写景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