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味650字

消失的年味

650字 初三

除夕夜,我蜷缩在火箱里,捧着一堆零食,百无聊赖地看着春晚。家里寂静地有些可怕,爷爷、奶奶和爸爸在打牌,妈妈在玩手机,姐姐在写作业,只有电视里的音乐声和打牌的吵闹声混杂着充满了房子。

我下去走走,街道上空无一人,笼罩在黑夜下的除夕夜一片死寂,令我没有一点过年的兴奋感,周围也没有一丝过年的热闹氛围。一片凄清,满目萧瑟,同是过年,怎么现在与以前的差距那么大呢?

从前没有手机,大家都围坐在火箱边,边嗑瓜子边看春晚,还总有七大姑八大姨来盘问各种问题。现在想来那烦人的问题何尝不是一种年味呢?春晚也不如以前有趣。就拿小品来说,以前的小品只要好笑就行,现在必须要联系经济、政治,还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层面是提升了,但也远不如原来有趣了。同时对文化也没有那么重视了。往年的春晚总要讲讲本年生肖有关的典故和故事,今年的春晚猪的元素很少。仿佛春节就只是一场从除夕举办到初一的大型活动,而缺少了辞旧迎新的思想和意义。

令春节年味尽失的因素还有禁燃鞭炮。到了十二点,不再有烟花尽放、天空绚彩的壮观景象;也不再有全家出来放炮娱乐的其乐融融的氛围。有的只是一片黑暗的天空与寂静的夜晚。政府说放鞭炮有太多污染,但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污染更大,为什么不去限制汽车出行、限制工厂废气而来禁这小小的鞭炮?全国都在保护环境,我们当然要出力。但可否限制大型烟花,而允许放放小的甩炮与小型烟花呢?

若年味继续减少,那么新年可能就只是象征新年来到,没有太大意义,甚至以后会渐渐淡去呢?守护年味,不仅能让过年更热闹,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份沉重的责任。

家乡的年味

800字 初三

时间过得真块,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一年的海底。除夕的上午,我从家里的大门口上撕下旧的春联,换上了崭新的春联。新春联的具体内容是:左联为”一帆风顺吉星到”,右联为“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为“财源广进”,春联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显得更加洋气大方啦!哈哈!看样子,我家在新的一年里。要发一批不错的大横财啦!每当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候,我都会感觉到时光匆匆,却又无可奈何却又有一丝丝的欣慰和逛喜之情。

每当陪爷爷看电视播放新闻的时候,过年时节电视上总是呈现出解放军叔叔坚守祖国边疆的动人画面。这些体现正能量的画面,总会让我想到,我们这一代零零后是多么的幸福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过:过年的时候也没有过过苦楚的生活。但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同一个区域,倒也没了团圆的兴奋和欢乐。可再三细细思量,这身边带着几分市井气息的家乡,倒也耐人寻味。我这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也应该珍惜身边这最美的景象。

每年临近过年的那几天,我那亲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厨房里忙这忙那忙得不可开交。准备精美的年货和开口的饭菜。每一口家的的味道都令我难以忘怀。重要的不仅仅只有美食和美味,更加重要的是,还有寄托在那年味上边的思念与情怀。

如今的年味虽然没有以前的那么浓了,但却也不算那么缺乏人情味。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愈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也可以算得上热闹非凡了阿!

除夕的下午,临街上的门面虽然早已变得冷冷清清的了,但是也显得干净整齐,井然有序。人们都早已沉浸在家人的陪伴和飘香四溢的团圆饭之中了。但鞭炮声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便是第一轮燃放鞭炮的高峰期,和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交织在一起。

每当过了除夕十二点钟,那便是燃放鞭炮的最大高峰期。此时的鞭炮声才是络绎不绝,一炮接着一炮,久久不会平息。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放鞭炮,出天星,迎接天上的财北星下凡。

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在新年第一炮放出的时候,来祈福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在纷纷飘落的细雨当中,年虽然早已过完了,但家乡的年味仍是挥之不去,其乐、融融;仍然给了我无穷无尽的遐想与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