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就要到了,你知道元宵节名字的来历吗?“元”是开始的意思,而“宵”就是夜晚,有一个词语叫“良宵美景”,这一年最早的良宵美景是什么时候呢?当然是正月十五啦!
元宵节这一晚,街道上张罗着大大小小的花灯,走在街上,宛若遨游在灯的海洋中。花灯是元宵节最美的风景了!花灯的形态各不相同,寓意也各有千秋,比如街上挂的芙蓉灯,它的谐音为“福荣”“富荣”,象征新的一年荣华富贵,福至荣启;小朋友们提的玉兔灯,令人联想到天上的玉兔祈福平安;当然还有今年的生肖大使玉犬灯,寓意着戊戌狗年旺旺发财……灯火通明的大街上,赏灯的人们真多雅,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富足舒心的笑容!
在这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千姿百态的烟花在天上争奇斗艳。这些烟花有的像双龙戏珠,有的似银蛇乱舞,还有的像百花初放……绚丽多彩的烟花,不正是春天开放的第一丛花么?
在浩渺的天空中,飘着一盏盏孔明灯。这一盏盏孔明灯,好似一只只遨游在夜空中的梦境之船,正向那遥远的月亮驶去,又好像天上的嫦娥,把桂花的花瓣撒在了夜空中。这夜景,真是太美了!
赏灯归来,一家人围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品尝着美味的元宵,看着天上的烟花,望着明亮的月亮,月色如水,烟花和月光相互辉映,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我家的虎刺梅
在我家有一棵虎刺梅,是妈妈给我买的。
虎刺梅一年四季都开花,刚买来的时候只有一枝独根,光秃秃的非常不好看。过了几天,叶子长出来了,给这枝根添加了一种光彩,让这枝根变的漂亮起来。又过了几天,虎刺梅又变了,它多出了几根又细又小的花枝,上面有两个浅绿色的小球,慢慢地变成了深黄色,最后我才知道它开的是两朵浅粉色的小花,我非常惊讶,过了几天,五六朵小花都长出来了,显得这颗虎刺梅更加美丽了。
如果你天天对着它笑,不欺负它。它会对着你笑,和你做朋友。但如果你经常碰它欺负她,有可能你会被它身上的刺扎疼。有一次,一根刺掉下来了,里面出来了白色的乳汁,爸爸告诉我:“这白色的乳汁是有毒的,但是虎刺梅的根和茎可以入药。”我感到非常惊讶,世界上还有那么神奇的植物。
我喜欢我家里的虎刺梅。
相似题目
-
元宵节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节花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450字 小学 说明文
-
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而且吃饭之前还要放鞭炮,晚饭也和平常不一样,要吃汤圆。大约五六点了,“怎没还不开饭呀。”在一旁的我说道。这时,爸爸说到楼下面放鞭炮去,我便去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挂到树枝上,拿起了打火机。“噼里啪啦”,鞭炮声响了起来。“开饭了,开饭了。”妈妈喊道。我拿起了一碗元宵,品尝了一个,那种香喷喷的气味让我回味无穷。吃完元宵后,我便来到了人民公园去看烟花,来到现场,还没有开始,我们又等了一会儿,烟花终于开始放了,因为离得太远了,看不清楚,我也挤进了人群之中,忽然,一位小孩子说了一个字,“看”。我仰起头来,只见天空中有很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噢,不对,星星哪有那么多颜色,这是烟花,大约五六秒过去了,颗颗流星般的烟花落了下来。哇,太逼真了。再看看大街上,好热闹,车水马龙。九点了,我也该回家了,但看着耀眼的烟花,还是不想走,又过去了七八分钟,我才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人民公园。400字 五年级
-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正月十五夜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到今一直在延续着。元宵节又称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年元宵节,妈妈都会包汤圆给我们吃。汤圆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和芝麻馅。只见妈妈先往糯米粉中和水,把糯米粉揉捏成糯米团,把糯米团切成一个个糯米块,然后在糯米块上放上馅,再封口,最后搓圆,一个个汤圆完成了。我喜欢元宵节,因为不但可以吃到汤圆,还可以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300字 三年级
-
元宵节今天是元宵佳节,早上妈妈领着我去看热闹,街上人山人海,可真热闹呀!有敲锣鼓的、有划旱船的、有跳舞的、有耍狮子老虎的,真是太精彩了。晚上爸爸妈妈又带着我去观花灯,有圆的、方的、长形的,花灯好漂亮呀!我们还猜了字谜,真有意思。回家后,我们还放了花炮,爸爸放了一个很好看的蝴蝶炮,没想到都飞到房顶上了,太好看了。这个元宵节过得可真热闹,还真好玩。150字 二年级
-
元宵节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元宵节这天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和舞狮子。包汤圆是我昨天学会的,是我们家大厨外公教我的。首先,把面团切成一个个小方块,揉圆;然后,用手把面团捏成碗状;接着,包入馅;最后,我把面捏得没有缝,搓得圆溜溜的。一个汤圆做好了。中午,我吃到了我亲手做的汤圆,那可不是一般的好吃。我爱元宵节,更爱吃汤圆。150字 三年级
相关推荐
-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元宵”,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就称为元宵节。据说很多传统节日的来历最初都跟神话有关,元宵节也不例外,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与元宵节的来历相关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毒蛇和猛兽非常多,四处伤害人和家禽,人们忍无可忍就组织起来,带着弓箭和棍棒上山除害。但其中有一只神鸟,是天帝的宠物。在天上呆得无聊,就飞到人间转悠,猎人误以为它是猛兽,把它射死了。天帝很生气,下令立刻让火部天兵于正月十五这一天降下天火,把所有的人和他们的房舍、财物、家禽都烧个精光。好在这话被天帝的小女儿听到了。天女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间百姓受难。她偷偷来到人间。趁着夜色,天女分出许许多多的化身,在每一个熟睡的人耳边轻轻的叨念着一句话:“正月十五灾祸生,消灾不如闹花灯;天上人间难分辨,红红火火到五更。”天亮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做了相同的梦。其中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家猜破了天机:“天上的仙女教我们点起花灯,好好热闹一通宵,让老天爷以为人间着火了,就不会降下灾难了啊!”家家户户都赶紧忙活起来,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挂花灯,放花炮,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下凡放火的天兵,被老百姓热情地拉进家里,每人都得到一碗用糯米做的圆圆的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啊!”他们完全忘记了放火。这招果然有效,到了晚上天帝拨开云雾往下一看,果然看见人间火光映照,响声震天,以为是燃烧的火焰。他满意地去睡觉了。不管这个神话故事出自于何处,也不管它真实与否。但在元宵节放花灯与吃汤圆的习俗却长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到了晚上,会放烟花,挂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在这一天吃汤圆,有全家团团圆圆的寓意。“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诗句感受到当时元宵节灯市的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令人向往……800字 四年级
-
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奶奶告诉我,元宵节要吃元宵、看花灯。俗话说:“八月十五闹元宵”,果然如此,元宵节的场景,真是太热闹了!先说包汤圆吧!每当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全家出动,一起包汤圆。爷爷和奶奶负责弄馅,老爸和老妈负责和面,我和小表弟就在一旁当观众看着。当我们看到奶奶端着一大盆甜芝麻馅的时候,口水“哗啦啦”地流下了,堪称“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奶奶看到我们这副馋样,就会挖一小勺给我们尝尝,那滋味非常甜,一直甜到我们的心里。吃完甜甜的汤圆,接下来就是看花灯了!我和奶奶去文化宫看花灯,那里彩灯林立,五彩缤纷,真是壮观啊!有兔子灯、孙悟空灯、青蛙灯等等。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孙悟空灯,只见孙悟空手握金箍棒,头戴金冠,真帅气啊!热闹的灯会让人流连忘返,我们一直闹到了深夜。明年的元宵节,我一定要和小伙伴们一起来看花灯!350字 四年级
-
元宵节今天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在人民路上有扮玩艺、演节目的。其中,我奶奶也是扭秧歌的演员。早上吃完饭,我和爸爸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人民路上看演出。到了人民路,远远的就看见一些演员正在做着准备。旁边的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到了近处,我发现奶奶就站在第一排,身上穿着美丽的衣服,手里拿着两把黄色的、有花边的非常好看的扇子,奶奶今天可真漂亮!演出开始了,奶奶和别的演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踏着锣鼓的节奏,一边走一边拿着扇子摆来摆去,像跳舞似的,样子很好看!奶奶和其他同伴配合的也十分默契,一会儿拉着手扭来扭去,一会儿又变化着不同的队形,演员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引人注目!奶奶扭秧歌队伍的后面还跟着几个扮玩艺的演员。他们有的扮成老太太,弯着腰,手里拿着大烟袋,走路一颠一颠的,扮的还真像!还有骑着假毛驴的,在队伍里跑来跑去,刚开始离得远,我还把它当成真的了呢!还有大头娃娃,他的头大大的、圆圆的,而且脸上还笑眯眯的,真有意思!划旱船的人手里握着船桨,划来划去,比我跑得还快。最有趣的是猪八戒,他大大的鼻子,扑闪着一对大耳朵,肩上扛着钉耙,做出一副很威武的样子,滑稽又可笑!后边还有好多别的节目演出,有舞龙的、敲大鼓的等等,很多都非常好看而且有意思。今年的这场元宵节民间文艺演出真好看,让我了解了一些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550字 四年级
-
元宵节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爸爸妈妈领我去银泉广场看花灯,那里热闹极了。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等我到的时候,那里早已人山人海,里面吵吵嚷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连一只蚂蚁都挤不进去。那里有鱼灯、福娃灯,花灯和财神爷,还有金光闪闪的金币,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浅蓝色的小树。我最喜欢中间的那盆巨大的花,上面有五光十色的花朵,粉艳艳的,还金光闪闪的,让我都睁不开眼睛,她花枝招展的,好看极了!在不远处还有熊大和熊二、光头强的花灯。这让我回想起来以前看的动画片—《熊出没》。看到他们有趣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哈哈大笑起来。有时候我也会暗暗伤心,如果光头强能挣很多钱,开豪车回家,他每天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那该多好!“爆竹声中一岁除”,元宵节又过去了,我喜欢看花灯,我喜欢元宵节!300字 四年级
-
元宵节元宵节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就会想起元宵节晚上观看烟花的情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文化宫看人放烟花.烟花从地上猛烈地飞上空中落了下来.烟花有的像一串串的珍珠,有的像天空中金灿灿的星星,还有的像白花花的银子.最有趣的是几辆轿车像青蛙一样呱呱的叫着,烟花真的是太美丽了.元宵节的晚上,在我的心中是一个美好的晚上.150字 四年级 状物
-
元宵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一说起元宵节大家一定会说起看花灯。这花灯可真是应有尽有,有孔雀灯、大红橘灯、走马灯、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元宵节这天,我们一家人在市民广场上!逛着,心里不由得想:这是在遨游天空,还是在梦游仙境?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元宵之夜的街市游逛。我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穿来挤去,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我站在一个比较高的石台上放眼四望,看见了那典雅的孔雀灯,象征着吉庆的大红橘灯,镶有玻璃镜的走马灯,还有精巧的“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武夷风光”……一切都在灯火中放射这绚丽光彩,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可是只有灯火实在太单调了!不过,市民广场给人们准备了许多表演,有:舞龙、太极拳,等等。尤其是舞龙最好看。一个生机勃勃的龙头被老爷爷耍得活灵活现。有时候,老爷爷们还把龙头转了几圈。只见出来的是两条巨大的龙,一条是黄色的,另一条是蓝色的,非常漂亮。两条龙在空中吞云吐雾、上下翻腾,不时摆出一个个精彩的造型,引来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来又出来一条金色的龙,它披着金色的外衣,在月亮地照耀下金光闪闪,显得十分壮观。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五年级:刘迅彤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500字 五年级 状物
-
元宵节元宵节王维有一句诗“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元宵节,让人多少有点思乡的情结。老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讲着课,但外面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叫我们实在是心痒难忍,多想飞出教室,飞向高空,飞向礼花的聚集地,欣赏美丽的烟花,可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老师是个善解人意的人,马上看出我们的心思,便下令:“出发。看烟花!”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欢呼。刚一来到操场,我们便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烟花五花八门:有的声音如雷鸣,有的美若天仙,有的圆如明月……一个个烟花争奇斗艳,我们看的如痴如醉。正在我们欣赏时,突然一声巨大的“雷鸣”声惊动了我们,我们的目光齐刷刷的射向那个出声地点,只见烟花像火箭一样穿上天空,背后拖着长长地火焰,划破凝重的夜空。“嗵”的一声,便爆开了,散开的烟花潇潇洒洒从身上抖下来赤朱丹彤,在天空中溅出一颗颗夺目的亮点,可真似仙女散花。烟花不仅声如雷鸣,美若天仙,而且有的圆如明月。雷鸣般的轰响伴着一支“火箭”飞上天空,“轰”的一声爆开了,圆的如今天的明月一般,我想:这一定象征着团圆,它的名字应叫做“团团圆圆”。而正是这种团圆的力量,使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击今年的雪灾。迎来了温馨的元宵节。时光悄悄地溜走,烟花也渐渐地稀落了。我们也走了,月光下空无一人,只有高空中,月儿和星星在喃喃细语,说什么呢?一定是预祝2008奥运会圆满成功!5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元宵节当当当!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声音,我家的元宵味道品一品比赛正式拉开了……我被选为评委,爸爸妈妈则担任厨师,负责煮元宵。我在客厅正看着电视,老爸就一把把我拉到餐厅,没办法,当评委就是难呀!一到桌前,我傻眼了!数了数大大小小有碗十来个,每碗至少有汤圆4个,一碗一个味,上面还被妈妈贴了标签:玫瑰的、桂花的、黑芝麻的、巧克力的、花生的……再回想一下刚才定的规则,每人一个碗内必须吃2个汤圆,晕!我还以为没多少呢!没想到至少得吃20个汤圆!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吃汤圆了。而且,我的体重与日剧增,可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老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像专门气我是的,开始长篇大论:“女儿,你要讲信用,你刚才是怎么说的?而且,你还得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一套,还不就是为了让我吃了汤圆吗!吃就吃,谁怕谁呀!我深吸了一口气,像准备开战的战士一样,做出了伟大的决定——吃!说干就干,我抄起汤匙,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干掉了十来个汤圆。本来我吃撑了,想趁他们不注意,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但恶的妈妈却用我最受不了的激将法:“吃不了之前就应该说嘛!哪还用这会儿出丑?”说完还偷着乐。不行,不行,我受不了啦!我还就要你们看看我庞蕴含有多大能耐!风卷残云之力,我成功消灭了剩下的汤圆……好难受呀!我的肚子里又一阵翻江倒海!没办法,两个卫生间他们两个各占一个。5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元宵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门,全家人一起来欣赏花灯、看花炮。我和爸爸妈妈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见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而今天的主角—花灯,更是让人们“大饱眼福”。瞧,这花灯的造型真特别:它像是个拱形桥洞般,在远处看,霓红灯一闪一闪得发亮,一会儿红,一会儿蓝,让人眼花缭乱。走进了,看那上面盘延着的不正是四条威严无比的金龙吗?它们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嘴边也不觉浮出一丝微笑呢!再到洞里面看,又是别有一番洞天。五彩的灯光照在人们身上,变幻莫测,一会儿是弯弯曲曲的优美线条,一会儿又成了多种颜色组成的花朵了,这真是奇妙无比,妙不可言呀!再看那边,一朵巨大的莲花映衬着夜幕绽放了。看那莹莹宝光洒向大地,再映衬着皎洁的圆月,呀!是多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娇嫩的花瓣层层叠叠,花骨朵在内若隐若现,一开一合的,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怜爱。可那高贵的气质却更动人三分。再看,那“宝塔”上的岁寒三友,亦真亦假,仿佛那松在漫雪尽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烟花放起来了,从一面,接着从两面,再接着从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初一:李致诚500字 初三 写景
-
元宵节正月十五已经过了好几天了,但我还回忆着那段包元宵吃元宵的经历。那一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做雨花石元宵需要准备的东西,有面粉、可乐粉、芝麻陷,先把一团面把它和好,为了不让面粘,可以把面粉洒在面里,然后再把面从中间切开,把可乐粉放到一边的面里,再把两团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面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后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个小饼,然后把芝麻馅放进去,然后把口封好再团圆来就可以了,元宵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这样才像真正的雨花石元宵了。煮时用下面漏的勺子把雨花石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锅里,煮时要用热水煮,煮的时间要半个小时,因为皮有点厚,等了10分钟、5分钟、3分钟……我很想快点吃上雨花石元宵。不一会元宵出锅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来,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雨花石元宵放到碗里,想用筷子夹起来吃,可是妈妈看到了,拦住我,说:“现在雨花石元宵很烫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着,我拿起小勺子,轻轻地盛一个,然后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雨花石元宵放到嘴里,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着这既漂亮又好吃的雨花石元宵,我又想再吃一个,我又慢慢地品尝这“神奇”的元宵,这元宵是我自己包的,我吃着元宵不禁笑了起来。经历了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过程。我觉得第一次包元宵我很有收获,知道了妈妈以前是那么辛苦地为我们做饭是多么不易,我们做孩子的要帮父母做家务。500字 六年级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