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山之旅700字

大容山之旅

700字 初三 记叙文

起床后,我在朦胧状态中和爸爸妈妈一起收拾行李,简单的吃了一些早饭,就坐大客车离开了“容山度假村”。

大客车驶上了一半水泥一半黄泥的羊肠小道。见到这危险的场景,我不得不佩服这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居然能在七拐八弯的黄泥烂路上缓缓向山上驶去。路的一边是倾泻的山泥,另一边则是万丈深渊。我们提心吊胆的望着车窗外,司机却恍若无事地开他的车。摇着晃着摇着晃着,我们都快睡着了,客车才终于到达了山顶。

哇!山顶真是另有一番美景!一瞬间的感觉,就向身临其境到了欧洲。这里就是别具风情的“欧陆风光”。那儿种植了杉树,还有美丽的“月亮湖”,令人陶醉。导游又带着我们去参观了“梅花泉”。梅花泉的泉水清澈得令我惊讶,如果你不用手去碰,根本不知道那是一汪泉水。有一个团友喝了一口泉水,“啊!真甜啊!” 这时,有的团友捧起泉水喝,有的团友倒掉瓶子里的矿泉水,换上清甜的泉水……然后,导游带着我们朝“莲花瀑布”进军了。

我们在蜿蜒的小路上走了好一会,“哗哗”的水声始终围绕在我们耳边。终于,瀑布的了“庐山真面目”显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水流在悬崖峭壁上跌下,狠狠地撞在岩石上,溅起的水花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圈炫丽的彩虹。远远望去,落差500米的瀑布恢弘壮丽,气势如虹。我们怎么拍也拍不够,就在一旁的亭子里听着瀑布的天籁之声,玩了一会儿,直到时间差不多了,才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间小路回到了客车上。

当我们坐着车沿原路返回时,看见了惊险的一幕:一辆大卡车在运沙石的时候,由于山体滑坡,一只轮子卡在了山崖上,一个不好,就可能跌下万丈深渊。我们赶紧下车,用我们的照相机像记者一样拍了起来,还做出了一些搞怪动作留念。当我们以为又要迎来一段漫长的等待才能通过这辆大卡车时,司机用他那高超的“压缩术”从仅有的一半山路的空隙中挤了过去。

我们一边赞叹着司机高超的技术,一边恋恋不舍踏上了回家的路。

北京四合院

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北京的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与后院,有东院与西院,有正院与偏院,有跨院,书房院与围房院,有马号,还有一进,二进,与三进……等等。

北京的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

北京的四合院很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就是咱们的首都——北京!!!这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竹筒的“大住宅 ”,这美丽的“大花园 ”,那就是——北京的四合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