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朗诵稿650字

抗震救灾朗诵稿

650字 六年级 状物

心,随着大地一直颤抖,

泪,伴着寒雨不停倾洒。

5月12日,地震巴蜀,斯为浩劫,诚为国殇。

天府之国竟成血泪之地,

生民之哀更为家国之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断壁残垣。

交通中断,通讯瘫痪。

一个个城乡成为孤岛。

还有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夺去了家园。

灾难瞬间凝固了他们的笑脸;

不幸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那一刻,整个中国都在牵挂,都在牵挂。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的百姓人家,

牵挂着困境中的你,

牵挂着成千上万个等待援助的他。

时间就是生命,救灾刻不容缓。

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

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举国人民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一支支抗震救灾队伍整装出发,

带着祖国人民的期盼与牵挂勇敢地开赴前方。

真情抚慰悲伤,爱心传递温暖,

看那满目疮痍的受灾城乡。

红旗在飘扬,振奋民心,凝聚力量。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前线,坐镇指挥。

广大官兵身先士卒,无愧人民生养,

与人民群众合舟共济,共渡难关!

天灾终将过去,

中华儿女在苦难中傲然挺立。

地震可以震塌房屋,

却永远无法撼动我们坚定的信念。

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的地方,

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

灾难面前我们保持果敢,

痛苦面前我们传递真情,

苦难面前我们终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包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今天,5月19日,是全国悼念的日子。

我们在这里表达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思。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

当泪尽血续,有我们相助守望。

这场大地震,我们相信许多人都难以忘记

要感谢的人有许多,其中包括我们自己。

因为众志成城,彰显了和谐中国的力量,

因为众志成城,我们必将驱散痛苦与灾难的阴霾,迎来光明与希望的明天!

天下百姓记在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有感

450字 五年级 叙事

远古时期,滔滔洪水淹没了田野,冲毁了村庄,人们都逃到山上去了。在这样的关头,大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务。大禹的父亲也治过水,他采用的方法是“堵”,靠大堤来挡,可是行不通。大禹采用了“疏”,把洪水引到海里去,这个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大禹治水十三年,栉风沐雨。大雨三十岁,和一名名叫女娇的姑娘结了婚。新婚才三天,大雨又去治水了他对妻子说:“天下百姓,都是我的亲人,大水未平,我牵挂他们。”女娇同意他去,送走了丈夫,每天都在门口张望。有人问:“你在干吗?”她答:“等人呐!”长长十三年,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有一次,他听到儿子的哭声,都咬咬牙没进去。大禹治水成功后,当上了首领,建立了夏朝。大禹死后,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听完了故事,你可能会想,好无情的大禹啊!但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并非是大禹无情,而是-大禹心中不仅装有妻子与儿子,更多的是天下百姓呀!洪水治不好,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怎能安心呢?其实他肯定也是非常想回家的,你想,谁会不想家呢,何况大禹离家十三年了。但大禹又怕进了家门后会牵肠挂肚,影响了自己治水的决心,还是咬咬牙挺了过去。

治水英雄大禹,他公而忘私、心中记着他人的高尚品德,成为中华人民的精神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状物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