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让我学到……900字

狼图腾,让我学到……

900字 初二 读后感

不久前,我读完了姜戎的小说《狼图腾》。这本书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也让我增添了许多对人生、对自然的感悟。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插队青年陈阵的所见所闻所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只可惜这个草原从原先的生机勃勃到最后的了无生气。但尽管如此,本书中所描述的狼还是能给我们诸多启发。

首当其冲的,便是它们的团结精神。其实,几乎所有地方的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擅长群体作战,而且几头狼几乎是配合得默契无间。它们在捕猎前,一定会仔细分工,每一头狼都有自己的岗位,缺一不可;作战时,每头狼都会按照先前的指令执行,遇到突发情况也能随机应变。它们作为一个小团体,有组织、有纪律、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我想,它们能成为草原的主宰,成为蒙古人民心中的神,成为他们所崇拜的图腾精神,成为中原人闻风丧胆的狼,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其实,我们也应该向它们学习这种精神,不是吗?

其次是它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古人云: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若是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他很可能因为毫无准备而被迎面而来的重重困难吓倒;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他也就更容易被别国乘虚而入;一个世界如果没有危机意识,那么就可能迎来巨大灾难,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由此可见,危机意识,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意识。当然,我们不必要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但是如果我们不轻易放松警惕,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地减少自身损失。在这一点上,群狼无疑做得很好,要想不被强者打败,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强!

最后,则是它们深知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狼是捕杀大批黄羊、旱獭、老鼠的杀手,从而保护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草资源;但它们也不会赶尽杀绝,因为它们明白:一旦破坏了生物链中的一环,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环,也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逐渐瘫痪,最终还是会影响到自己。因此,狼群的每一次捕杀行动都有一个度,并且这个度还会随着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调整,以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今天的人类呢?为了自身的利益,竟不顾一切的去掠夺大自然资源,殊不知最后还是自食其果!连狼都明白要保护生态平衡,又何况是万物之灵——人呢?

从这本书中,从狼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也希望这样的狼图腾精神能在我们身边发扬光大,让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狼图腾的精神吧!

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初二:笔随心而动

狼文化的重要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狼文化和儒文化同样重要,就像人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样,缺一不可。

——题记

狼,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的词,一想到它,大家也许会想起这几种词:“阴险,贪婪,狡诈,蠢笨……”可在这里,我要为它伸冤,为它正名。它是光明,节约,公平,聪明的一种天造地设的神物,是蒙古人心中的图腾,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精神寄托,是坚强,进取的代表,是团结的象征,是天之骄子,是大自然中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一位成员。

大家也许会反驳我:“现在的书上写的都是诸如狼袭击人畜的事,而且无一例外,狼都是阴险,贪婪,狡诈,蠢笨的。”他说的不错,现如今汉人写的书上面只写狼的坏处,不写狼的好处。为什么呢?因为汉人怕狼,结果把狼的精神也怕丢了。殊不知,狼也有好的,善良的一面,蒙古人的书中写的有“狼孩”的故事就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汉人说狼贪婪,其实狼一点也不贪,狼杀戮只是为了生存,虽然狼一顿吃的很多,但它们一旦吃饱,即使羊靠着它们睡也没事。这可比当今的贪官好多了!汉人说狼狡诈,但它也是为了生存,汉人有一个怪毛病,就是看到捕食者追逐被捕食者,总想着去干涉它们一下,好让捕食者无功而返。就是干涉不了也会在心里默默祈祷被捕食者能够逃过此劫。但他们也许会忽视一个问题,捕食者也是生命,这一次捕食不成功也许就意味着死亡。若事情发展真能如其所愿,当捕食者全部死亡,被捕食者大量繁殖,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再杀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被捕食者”?我估计我们汉人也下不去手,因为“那毕竟是一条生命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是农耕民族,天生血液里就有慈悲的基因,天生就见不得血,患上了“先天性晕血症”,这种病在原始草原几乎是“绝症”的症状,而到了儒文化里却变成了“慈悲为怀”,是最上乘的思想。真可谓是“同病相怜”,结果造成“南蛮一人持刀入侵,川兵百人见而奔逃”这一场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汉族的一个悲剧。不仅是我们,也是世界上所有农耕民族的悲剧。

怕狼并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农耕民族活动的区域不允许我们接近草原,我们聚群团居的习惯也不允许我们走太远。我们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狼,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南方,出现在我们的稻田里,我们怎么能不怕呢?当年慈禧太后不是也忌讳坐火车吗?但现在我国铁路四通八达。这就说明通过学习,我们还是可以掌握狼图腾所蕴含的道理的。关键是,我们汉人还在走老路子,排狼习儒,见狼如见鬼,杀狼如杀敌,闻狼如闻雷,避狼如脱兔,谈狼如谈虎,咒狼如恨之入骨,让他们为狼画像,就像老鼠画猫一样,越惨越好,恨不得让狼一吃饭就噎死,一跑步就累死,一过马路就让车给撞死。

近几年出了一部动画片,叫“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前我也是它的粉丝,但现在我真想拍导演一板砖,什么破动画片,误导了多少儿童,我估计导演也是一个深受儒文化熏陶的人,演了几百集了,剧中人物有增无减。灰太狼也挺坚持的,但有勇无谋,一点也没脑子,也不团结,空有几百个狼兄弟而不会使用。不过这也不全是灰太狼的错,谁让喜羊羊已经不是羊了呢?撇开这一点不讲,就单从灰太狼的生活习惯来说,也不符合。狼不吃烫食,剧中灰太狼却拿锅煮羊,狼只在繁殖期和异性短暂的待一段时间,之后分道扬镳,雌狼独自抚养幼狼。它首先会挖一个狼洞——这是蒙古狼特有的一种习惯,它们挖的狼洞有两米多深,并且其中带有防御比它的体型还大的入侵者的功能性关隘。有的狼洞还有一个缓缓向上的通道,可以防止雨水倒灌入狼洞中。有的狼洞周围甚至有供暂时藏身的副洞,规模和主洞差不多。这么庞大的工程,一时半会是挖不好的,所以狼们都会找一些獭洞来挖。这与剧中明显不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灰太狼吃食时不会行仪式(狼在开宴前要行仪式,所有的狼都要围着猎物跑出一个整齐的圆圈,用来感谢它们的母亲——长生天“腾格里”),这与实际就大相径庭了。但现在有些儿童却盲目模仿剧中的情景,造成的后果就不说了,现在新闻头条上多得是。这些人的灭狼性培羊性的做法终将会被改变。当然,我也不是说必须禁止这类动画片,只是说我们要增强防范虚拟情景变现实的情况发生,将此类动画片当成喜剧看看,从大众的角度讲还是可以的,但首先要让孩子有全面的善恶观,拥有防范此类动画片的意识。具体做法网上有,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

狼文化和儒文化一样重要,少了谁都不行。狼文化过了头,就像现在的日本首相——极右翼势力一样,像狼一样整天疯狂的谋划着发动战争。儒文化过了头,就会像古代的南宋士兵一样,兵败如羊跑。所以,如何学好狼文化也是一门必修课,因为要让狼文化和儒文化保持一个永久的或长时间的平衡是相当不容易的。而让它们保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二者要共同发展。要想达到这些,我们还差很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读后感
900字